魚不肥,菜不好,要如何上桌?
魚不肥,菜不好,是許多魚菜人所遭遇的問題,可借重、參考水族養殖與水草種植經驗,或許,會有許多不一樣的運作方式與構思!
魚菜的菜是以魚的排泄物與飼料殘餌當菜的肥料,但魚隻數量不多,排泄物與飼料殘餌不多,菜的肥料怎會足夠呢?要藉重液肥還是其他肥料「加持」?還是拼命「餵飽」魚隻,讓魚「多吃多拉」?
菜與草的生長條件、環境、所需的營養…等條件與需求完全相同,以水草種植來說,除常用黑土當底砂肥外,也需要魚隻的排泄物及飼料殘餌,更要定期添加液肥、灌入CO2、光照…等配合,才能「種」出一缸好水草。魚菜的菜,若單靠魚隻的排泄物與飼料殘餌,若加上,「肥料大多被攔截」,以及菜「自立自強」使命根部吸收「剩餘」肥料來「養大」自己,這樣種植的菜會「大大長大」嗎?
幾個關鍵問題是值得去探討、研究,包括:
(一)、魚與菜是否「均衡」?
一尾魚可排出多少「肥料」供給菜所需,若排出「肥料」不多,當然菜也會不好,最佳的魚菜比例為,最佳魚隻與菜量比例,建議為每公升要0.025公斤重的魚,你現有的魚隻總重量,是否足夠?若不足時,有沒有其他「吃多拉多」的魚種來彌補?
若以水族飼養角度來看,在水草魚缸中,往往是以造景為主,魚隻為輔,欣賞綠意盎然的景觀造景,加上五顏六色的鮮艷魚群游動,因此,水草的數量與種量,往往遠超過魚隻的數量與種量,這也更增添整體的美感。無論在家、辦公室、營業場所…,相信,很多人都無法抵擋其魅力。
(二)、準確「施肥」與「施肥」方式
許多魚菜系統,在抽水口放置海綿,過濾許多污垢,如此作法,將菜所需的「肥料」都擋住,當然植物會營養不足。單靠植物根鬚吸收「剩餘」肥料,其營養度當然不及「直接施肥」充足,如何將「肥料」讓每株植物吸收?水流動的方式與流量大小,就成為關鍵技術。
飼養水草缸,不能缺少肥料,最常使用方式,包括:鋪設黑土當底砂,另外,還需定期添加液肥、充足的光照及灌入CO2,在環境佳又有足夠的營養下,水草的生長速度相當快;相對地,若肥料營養、光照及CO2都不夠,恐怕水草難以「漫長」,甚至會逐漸凋零死亡。
(三)、魚也要乾淨的環境
流經發泡石、海綿…等不同材質的水,是否可100%「阻擋吸收」水中污垢?讓「污垢」變成「肥料」被植物吸收,若不及植物吸收的「肥料」再度流回盆器,那麼污垢依舊存在,加上魚隻又產生的「新污垢」,水中污垢依舊存在,污染持續不斷,水中污垢多,水質自然不好,會直接影響到魚隻健康,也容易引來其他病菌。
水族養殖中,水清澈相當重要,若水中污垢太多,甚至出現漂浮在水中,那表示水質相當惡化,水質不良,牽動影響到魚的活動力、食慾、疾病、生長…等。在水族飼養中,過濾器是必備設備,鮮少會出現有污垢瓢浮在水中情況。
(四)、pH酸鹼值與硝化菌
種植綠色植物與水草,都可淨化水質,這是不爭的事實,魚的排泄物與飼料殘餌,產生氨…等有毒物質,經過硝化菌的分解作用,其過程簡述如下:
魚隻排泄物、飼料殘餌(氨)→亞硝酸鹽→硝酸鹽→一部分水草吸收、一部分則空氣中蒸發。
不僅水族飼養,連魚菜共生種植者,都在追求氨及NO3的0值及pH酸鹼值高低,以水族養殖操作手法,在空缸無魚下,測得數字趨近甚至為0,pH酸鹼值大多為7.0左右,一旦放將魚入缸魚隻產生排泄物後,氨的濃度便會開始上揚,水逐漸酸化pH值下降,這就得仰賴硝化菌「小兵立大功」來分解。
對於硝化菌的「重視度」與「操作法」,水族養殖與魚菜共生,卻是不同的程度與方式,這源自兩者的「重視點」不同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