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魚治療1.jpg      

【魚病診療室─疾病症狀與治療】一、魚也會生病阿-2

昨日貼出【魚病診療室─疾病症狀與治療】後,陸續收到幾位魚友來信詢問,飼養不同的魚種,病狀及治療方式有不同嗎?事實上,魚病會出現在每種魚身上,如同,人類一樣,不會因白種人、黃種人、黑人...等,某一種族人就不會感染某種疾病,但是,某一族群,特別容易感染某種疾病,屬於該疾病的高危險群一族。如:幼童特別因天候瞬間驟變,容易感染傷風感冒。龍眼金魚,特別容易感染眼部相關疾病。

當魚隻不慎感染疾病,飼主切勿「病及亂投醫」,更不要聽信「??魚種??疾病特效藥」,如:觀賞魚常見的白點病,最常出現在秋冬季節轉換季節,不僅是金魚常見的疾病,連日光燈魚、紅蓮燈魚...等小型燈科魚也不放過,因此,不論何種觀賞魚感染白點病,其治療方式皆為相同,只是魚隻體型、魚缸大小不同,藥劑量有所不同之別。

不可否認的,某些藥劑,對某些疾病來說,可說是「特效藥」,當魚隻染病後,除了仰賴藥劑的藥效治療外,水溫、酸鹼值...等配合,才能達到真正治療效果,若只是單憑藉藥劑,整體環境沒有改善,恐怕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。

很多人提到,當魚隻生病時,要立即換水,事實上,不見得每每遇到魚隻染病,都必須先進行更換部分的舊水。你知道嗎,當魚隻生病時,要立即換水,其目的何在?主要在減少魚缸內病原體數量,阻擋病原體繼續大量繁生,造成更大的病災。但此方法不見得是每次都必須如此,其原因何在呢?

當魚隻染病後,其抵抗力正處最脆弱時期,坦若,突然將病魚移至他處治療,更換新魚缸,對魚隻來說,更是一項極大的負擔,如同,我們人類一樣,生處熱帶地區的人,瞬間搬至寒帶生活,也會造成不適應,容易造成感冒等病狀,更換新環境後,需要一段時間去調整、適應新環境的氣候...等,坦若,突然間,將生病的魚,移至其他魚缸或冒然進行大幅度換水,整個生活環境瞬間改變,對體弱的病魚來說,無不是「雪上加霜」,更減弱魚隻的抵抗力、加速病情惡化嗎?

常用的「隔離治療」,是將生病的魚隻隔離,避免其他健康的魚隻受到感染,但隔離的治療缸內的水,必須要以原魚缸的水,加上新鮮的水混合,切勿全部新鮮水(一般建議1/2~1/3新鮮水,再以1/2~2/3原魚缸舊水混合),水質及水溫瞬間改變,對病魚來說,可說是二度傷害,對病情是沒有幫助的。當生病的魚逐漸適應治療缸的新環境後,再逐漸汰換治療缸內的水,降低缸內病菌數量,如此,才能提高治療效果。

不少飼主,剛新購入的魚隻,往往會很期待地看到魚兒在魚缸內優遊自在地游動,在完成對水溫後,就急忙把魚放入魚缸中,這是很錯誤的觀念,恐怕,飼主的無知,會帶來另一場不可彌補的大災害。此話怎說呢?

新購入的魚隻,有可能入缸前就已感染,很多病狀都有潛伏期,若加上運送的奔波及連續更換飼養環境,容易導致魚隻體力大幅衰減,不僅助長病原體活躍的大好機會,恐怕,病情一爆發後,將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,甚至造成魚隻快速死亡。

避免此情況發生,就必須嚴格做到「新選購魚隻,勿直接入缸,先放置隔離缸觀察」篩檢工作。

何謂「進行篩檢工作」,就是將新選購魚隻先至隔離缸觀察數日後,確定魚隻無染病後,再移入魚缸中。入缸前篩檢工作很重要,不僅費時、費工、麻煩,所以成為最常被忽略的一項重要工作。

為避免新購入的魚隻帶入病菌,隔離篩選,可大幅減少原有魚隻因新魚而感染疾病,一般魚病大多有潛伏期,每一種病情潛伏期長短不一,若經經過3~7天的隔離觀察,確定新購入的魚隻無感染疾病後,再將魚隻移至原魚缸中,如此,可大大降低新魚帶入病菌、傳染病的風險。

而新魚放入篩檢缸,魚缸中要倒入鹽巴,這個步驟稱之「鹽浴檢疫」,鹽浴檢疫魚缸,也需每天換水,再定量添加鹽巴至標準鹽浴濃度,利用換水,將魚隻內可能潛在的病原體,以鹽巴及換水,來減少可能附著在魚隻體內的病菌。請參閱 http://twmartin.pixnet.net/blog/post/36402209 說明。

恐怕在購入前就已感染病菌,若加上運送的奔波及更換飼養環境,導致魚隻體力大幅衰減,因此,購入後不久,便被佛祖召見了,因此,新購的魚隻,還是要確實做好入缸篩檢工作吧!

3UcPfoIsFxGs9GH5auSotZ (1).jpg    讚阿1.jpg  


本文同時張貼於下列網址─

「Martin的金魚窩」部落格http://twmartin.pixnet.net/blog
「TWfish台灣水族網」部落格http://twfish0999.pixnet.net/blog
「Martin的金魚窩」Facebook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goldfish
「TWfish台灣水族網」Facebook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fishe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