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82.jpg

 用Line與好友一起分享!

最近若您最近有添購新魚,有逐步完成這些步驟嗎?

 

近日來,武漢肺炎逐漸蔓延開,已轉變為人傳人,相同地,許多肉眼看不到寄生蟲、病菌及卵,或尚未孵化寄生蟲、病菌的蟲卵...等,會隨著新購的魚兒進入魚缸,造成其它健康的魚群生病或死亡。

相信不少魚友都有"新魚必須先隔離檢疫"的觀念,但是,要如何做才是有效的隔離檢疫的步驟與程序?過去以來,這個問題,一直有魚友詢問、有不同意見與看法的人馬,爭議不休,吵吵鬧鬧後,仍沒有正確的答案與結果,仍是魚友個人以"自己的方法"去處理。

擔心新購入魚兒會帶入寄生蟲或卵、病菌...等,傳染給其它健康的魚,但是要隔離多久才算合理?要如何隔離?隔離期間要進行那些檢疫或檢查呢?才能有效阻擋新魚帶入寄生蟲、蟲卵、病菌呢?

IMG_20170923_153910_HDR.jpg

一、一波三折的運送折騰

台灣地區,大多魚來自中國大陸、泰國、日本、越南、印尼等地的魚場,魚商至魚場選購返台後,再到魚商的魚缸,魚友再從魚商購入,短短數天中,魚經歷了:國外魚場(A)、魚商(B)、隔離缸(C)、魚友魚缸(D)四個完全不同的水溫、pH值、軟硬度...等的水環境,試問,「勞師動眾」的運送過程,對魚兒說,在短暫的時間內,經歷一波又一波的「折騰」、「傷害」後,魚的體力與抵抗力都相當脆弱。

可能淺藏在魚體內的寄生蟲、蟲卵、病菌...等,在魚體力、食慾、抵抗力...等相當脆弱時刻,正是牠們「病發作怪」最佳時機。過去以來,無論是網路或房間水族館,對新購入魚隻的隔離檢疫工作項目與天數,各自認定與作法完全不同,有人認為一星期,但也有認定數星期~1或2個月。

被購入的魚,從國外魚場開始,經歷夾窄的塑膠袋或保麗龍箱的搖晃後,就直接進入魚商的魚缸,當魚還在「暈機」、「暈車」時就必須去適應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,少數魚商甚至在隔天或短短2~3天內立即將魚賣出,魚又要經歷一次的「暈車」來到魚友的隔離魚缸,在短暫的隔離後,又進入魚友的「大魚缸」。從魚場到魚友的大魚缸,魚在短短的數天~數星期,要經歷一波三折的折騰,對魚來說,是極大的傷害。

隔離檢疫,在等什麼?檢疫什麼?相信,會出現很多不同的答案與論點。

91.jpg

(一)、魚商急於脫手

照理說,自國外魚場返台後,魚必須以與個人隔離檢疫相同的方式、時間、檢測項目,對魚群進行隔離與檢疫,但礙於魚商因商業考量,少數不肖魚商根本沒有進行隔離檢疫就即刻賣出。

不少魚病都有潛伏期,快則1~2天後會病發,慢者為數星期或1~2月,部份則是蟲或病菌卵化後才開始掀起可怕的災難,因此,部份專家、前輩與資深玩家認為,要延長每次環境的變動,減少降低對魚的傷害。但事實上,基於商業與魚友心急的多重考量下,大幅提高新
魚爆發疾病或死亡的風險率。

(二)、簡陋的隔離缸

大多魚友的隔離檢疫缸設備都相當簡陋,與「大魚缸」設備相差甚多,自魚商買魚後進入隔離魚缸,在勞車奔波後,魚兒必須去適應新環境。大多的隔離魚缸設備相當「簡陋」,與「大魚缸」環境相差甚大,若在短短的2~天後又移入大魚缸,對魚兒來說,又得適應完全
不同的心環境。

二、隔離期要檢疫那些項目?

隔離期究竟要檢疫那些項目呢?此時的魚兒,在短短的數天~數星期,大約會經歷「漫長奔波」的四次「環境大變動」,體力、抵抗力、食慾...等方面,都會大幅度衰退。

三、入缸後的高染病或死亡率

部份魚友的隔離檢疫會投放各種殺蟲、消毒...等藥劑,投放藥劑,更加重體弱魚兒的傷害,部份體弱者,終究不敵一次又一次的環境變動、適應新環境、淺藏的寄生蟲或病菌的侵襲,可能入缸後,隨即染病或就死亡,這也是為何,購買的新魚併發與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。

四、新魚產生抗體,成為帶原者

另一淺藏威脅是最容易被忽略,少數新魚可能是曾已生病治癒魚隻,雖對遭染疾病會產生抗體,但卻成為疾病帶原者,凡所到之處幾乎成為散播疾病的「帶原者」。

這類型的新魚,是最可怕、殺傷力最大的帶原者。治癒後的魚隻,無論從外表、活動力、食慾...等方面判斷,完全看不出魚有任何異狀、生病,無論各方面都相當好、活潑,但買回後入缸後,卻造成可怕疾病的大傳染,原有舊魚「紛紛中獎」染病,甚至因此而死亡或「全軍覆沒」,唯有新魚「安然無恙」。

許多新魚原已生病,後來治癒,體內已對原感染的疾病產生抗體,甚至帶有其病源體,隨著新魚入缸後,原舊魚紛紛生病,讓人不禁懷疑,是否是新魚帶入病菌?但是,新魚卻很活潑,無論活力,抵抗力,食慾...等方面都表現很好,看不出是生病的異狀,結果,新魚一入缸後,導致整缸「全軍覆沒」,唯獨只有新魚「安然無恙」,為何當初在選購時,新魚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異狀,卻在入缸後造成可怕的疾病風暴呢?

追究其因,可能:

1.新魚體內對曾感染過的疾病產生抗體與免疫力。
2.新魚體內淺藏某些疾病的病原,入缸後,傳染給其它健康魚隻,成為可怕的帶原者。

ps:
除寄生蟲感染外,無論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,最後存活下來的「幸運魚」,牠們身上都帶有病原,是無法完全的清除,且也會產生抗體。這也是為何過去以來,許多買賣糾紛上相當爭議(如:XX魚場,或 XX魚商 的魚,很容易帶菌,且死亡菌很高...等),或許,購買的新魚是經歷大病後的「大難不死的存活者」。

面對「帶原者」新魚,恐怕隔離檢疫也無法阻擋一場魚病風暴的到來。關於這個部份,將在 Martin即將出版的「養魚筆記本4 一書中有深入的分析與討論,敬請期待。

 

《待續》

 

Martin(馬丁)的新書-「養魚筆記本」,2020年2月即將上市,敬請期待!

Document-page-001.jpg


相關內容

【飼養Q&A】魚買回來了,可直接進水族箱嗎?
http://bit.ly/2Rc1N71

養魚,你有「幾分」把握,把魚養好?後續分析(一)
http://bit.ly/2TM9SRw

入缸前的準備
http://bit.ly/2G99aFX

養好魚,別「新」不在焉!(五)
http://bit.ly/38quYsM

養魚,切勿急過頭
http://bit.ly/37dWOYV

 

 

年年有余,年后有鱼? (二)

82.jpg

最近若您最近有添购新鱼,有逐步完成这些步骤吗?

近日来,武汉肺炎逐渐蔓延开,已转变为人传人,相同地,许多肉眼看不到寄生虫、病菌及卵,或尚未孵化寄生虫、病菌的虫卵...等,会随着新购的鱼儿进入鱼缸,造成其它健康的鱼群生病或死亡。

相信不少鱼友都有"新鱼必须先隔离检疫"的观念,但是,要如何做才是有效的隔离检疫的步骤与程序?过去以来,这个问题,一直有鱼友询问、有不同意见与看法的人马,争议不休,吵吵闹闹后,仍没有正确的答案与结果,仍是鱼友个人以"自己的方法"去处理。

担心新购入鱼儿会带入寄生虫或卵、病菌...等,传染给其它健康的鱼,但是要隔离多久才算合理?要如何隔离?隔离期间要进行那些检疫或检查呢?才能有效阻挡新鱼带入寄生虫、虫卵、病菌呢?

IMG_20170923_153910_HDR.jpg

一、一波三折的运送折腾

台湾地区,大多鱼来自中国大陆、泰国、日本、越南、印尼等地的鱼场,鱼商至鱼场选购返台后,再到鱼商的鱼缸,鱼友再从鱼商购入,短短数天中,鱼经历了:国外鱼场(A)、鱼商(B)、隔离缸(C)、鱼友鱼缸(D)四个完全不同的水温、pH值、软硬度.. .等的水环境,试问,「劳师动众」的运送过程,对鱼儿说,在短暂的时间内,经历一波又一波的「折腾」、「伤害」后,鱼的体力与抵抗力都相当脆弱。

可能浅藏在鱼体内的寄生虫、虫卵、病菌...等,在鱼体力、食欲、抵抗力...等相当脆弱时刻,正是它们「病发作怪」最佳时机。过去以来,无论是网路或房间水族馆,对新购入鱼只的隔离检疫工作项目与天数,各自认定与作法完全不同,有人认为一星期,但也有认定数星期~1或2个月。

被购入的鱼,从国外鱼场开始,经历夹窄的塑胶袋或保丽龙箱的摇晃后,就直接进入鱼商的鱼缸,当鱼还在「晕机」、「晕车」时就必须去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,少数鱼商甚至在隔天或短短2~3天内立即将鱼卖出,鱼又要经历一次的「晕车」来到鱼友的隔离鱼缸,在短暂的隔离后,又进入鱼友的「大鱼缸」。从鱼场到鱼友的大鱼缸,鱼在短短的数天~数星期,要经历一波三折的折腾,对鱼来说,是极大的伤害。

隔离检疫,在等什么?检疫什么?相信,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答案与论点。

(一)、鱼商急于脱手

照理说,自国外鱼场返台后,鱼必须以与个人隔离检疫相同的方式、时间、检测项目,对鱼群进行隔离与检疫,但碍于鱼商因商业考量,少数不肖鱼商根本没有进行隔离检疫就即刻卖出。

不少鱼病都有潜伏期,快则1~2天后会病发,慢者为数星期或1~2月,部份则是虫或病菌卵化后才开始掀起可怕的灾难,因此,部份专家、前辈与资深玩家认为,要延长每次环境的变动,减少降低对鱼的伤害。但事实上,基于商业与鱼友心急的多重考量下,大幅提高新
鱼爆发疾病或死亡的风险率。

91.jpg

(二)、简陋的隔离缸

大多鱼友的隔离检疫缸设备都相当简陋,与「大鱼缸」设备相差甚多,自鱼商买鱼后进入隔离鱼缸,在劳车奔波后,鱼儿必须去适应新环境。大多的隔离鱼缸设备相当「简陋」,与「大鱼缸」环境相差甚大,若在短短的2~天后又移入大鱼缸,对鱼儿来说,又得适应完全
不同的心环境。

二、隔离期要检疫那些项目?

隔离期究竟要检疫那些项目呢?此时的鱼儿,在短短的数天~数星期,大约会经历「漫长奔波」的四次「环境大变动」,体力、抵抗力、食欲...等方面,都会大幅度衰退。

三、入缸后的高染病或死亡率

部份鱼友的隔离检疫会投放各种杀虫、消毒...等药剂,投放药剂,更加重体弱鱼儿的伤害,部份体弱者,终究不敌一次又一次的环境变动、适应新环境、浅藏的寄生虫或病菌的侵袭,可能入缸后,随即染病或就死亡,这也是为何,购买的新鱼并发与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。

四、新鱼产生抗体,成为带原者

另一浅藏威胁是最容易被忽略,少数新鱼可能是曾已生病治愈鱼只,虽对遭染疾病会产生抗体,但却成为疾病带原者,凡所到之处几乎成为散播疾病的「带原者」。

这类型的新鱼,是最可怕、杀伤力最大的带原者。治愈后的鱼只,无论从外表、活动力、食欲...等方面判断,完全看不出鱼有任何异状、生病,无论各方面都相当好、活泼,但买回后入缸后,却造成可怕疾病的大传染,原有旧鱼「纷纷中奖」染病,甚至因此而死亡或「全军覆没」,唯有新鱼「安然无恙」。

许多新鱼原已生病,后来治愈,体内已对原感染的疾病产生抗体,甚至带有其病源体,随着新鱼入缸后,原旧鱼纷纷生病,让人不禁怀疑,是否是新鱼带入病菌?但是,新鱼却很活泼,无论活力,抵抗力,食欲...等方面都表现很好,看不出是生病的异状,结果,新鱼一入缸后,导致整缸「全军覆没」,唯独只有新鱼「安然无恙」,为何当初在选购时,新鱼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异状,却在入缸后造成可怕的疾病风暴呢?

追究其因,可能:

1.新鱼体内对曾感染过的疾病产生抗体与免疫力。
2.新鱼体内浅藏某些疾病的病原,入缸后,传染给其它健康鱼只,成为可怕的带原者。

ps:
除寄生虫感染外,无论是细菌或是病毒感染,最后存活下来的「幸运鱼」,它们身上都带有病原,是无法完全的清除,且也会产生抗体。这也是为何过去以来,许多买卖纠纷上相当争议(如:XX鱼场,或XX鱼商的鱼,很容易带菌,且死亡菌很高...等),或许,购买的新鱼是经历大病后的「大难不死的存活者」。

面对「带原者」新鱼,恐怕隔离检疫也无法阻挡一场鱼病风暴的到来。关于这个部份,将在   Martin即将出版的「养鱼笔记本4」   一书中有深入的分析与讨论,敬请期待。

 

《待续》

 

Martin(马丁)的新书-「养鱼笔记本」,2020年2月即将上市敬请期待!

Document-page-001.jpg


相关内容

【饲养Q&A】鱼买回来了,可直接进水族箱吗?
http://bit.ly/2Rc1N71

养鱼,你有「几分」把握,把鱼养好?后续分析(一)
http://bit.ly/2TM9SRw

入缸前的准备
http://bit.ly/2G99aFX

养好鱼,别「新」不在焉! (五)
http://bit.ly/38quYsM

养鱼,切勿急过头
http://bit.ly/37dWOYV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tin 的頭像
    Martin

    Martin的金魚窩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