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濾器系統,是否愈多層(組),一定表示過濾功效愈好嗎?
對許多人來說,保持水質乾淨,是一件麻煩又沈重的工作,雖然,已購買許許多多濾材,但仍擔心百閉總有一疏,沒做好淨水工作,導致水質惡化,進而引起病菌、魚兒生病,甚至死亡,於是,過濾層(組),不斷地一層(組)又一層(組)增加,最後,有如「綁肉粽」一樣,魚缸的背後,頂著一層又一層的濾盒,或拖著一桶又一桶的過濾桶,究竟,裡頭放的濾材有多少?又能發揮多少濾水功效呢?
如果,瞭解整個過濾循環系統,不難理解,每一環節的重點與要訣,加裝過濾器的目的,就是要做好除垢、培菌及淨水三大工作,以這三目的去對應整個過濾系統,不就是:物理過濾、生化過濾與化學過濾。若每一部分過濾都需要獨立的濾材,在有限的空間中,又如何能擠入體積龐大又笨重的濾材呢?
以上部過濾系統來說,只能一層又一層往上增加,外部圓桶過濾器,不是減少濾材數量,就得再加裝一組圓桶,不斷地增加與增加,無形間,就破壞原設計的方式與原理,反而,讓整個過濾功效,不會增加一層(組),效果大幅增加,反而,適得其反,有可能降低整個過濾循環功率。
過濾系統中的三大過濾,都是緊密相扣,以物理過濾來說,如何以最少的海綿體,做最大的除垢阻擋,又能提供硝化菌附著、繁殖呢?生化過濾,如何提供硝化菌最適存的附著環境,又能提供充足「食物」呢?化學過濾中的淨化水質,若前二道無法做好除垢、讓益菌有效分解有毒物質,水質還是無法淨化地,又回流到魚缸,這樣的過濾系統,只能說,讓水循環一大圈後,又回到魚缸,污垢依舊存在、水色仍渾著、異味仍存在,對魚的威脅與傷害,會隨著排泄物與飼料殘餌不斷增加,會愈來愈大,最後,魚隻不是生病,就是死亡!成為名符其實的「惡性循環」。
如何以最少的濾材,達到最大過濾功效呢?濾材的選擇與使用,就便得非常重要。
最近,已在進行許多濾材測試實驗,其中,有幾項測試重點,包括:
1.以最少的海棉體阻擋大部分污垢,讓少量的細微的污垢,能繼續被益菌分解。
2.許多建材、濾材,都具有粗糙、表面具有微小細孔特性,只要不影響、改變水的pH酸鹼值、硬度或阻礙益菌生存,讓多種濾材同時並存,在不增加額外加裝過濾盒(組)下,作到培菌、淨水同時完成。
3.選用可培菌又可淨化水質的砂石質濾材,擴大淨化水質過濾面積與範圍,讓水質更清澈、乾淨。
除測試實驗多項濾材外,同時參考、加入已運用濾材,包括:
1.阻擋大小體積污垢-
若能在第一層(道)濾棉阻擋大部分污垢,減少放置海綿數量、降低海棉孔隙堵塞,清洗次數與遭丟棄機會、節省過濾盒(組)空間,增加放置其他濾材,提高過濾效果。
2.發泡煉石培菌-
發泡煉石,是魚菜共生系統中,介質式耕養,提供蔬果根鬚附著,同時培養硝化菌濾材。
3.培菌濾材-
只要不影響或改變水質,除陶瓷環外,許多建材、石材或園藝花材,都有多孔特性,可提供硝化菌附著、繁殖。
4.淨水濾材-
除常用的活性碳外,若同時具有淨水及培菌效果,可大幅延長其他淨水濾材使用期限、擴大淨水面積,減輕原淨水濾材損耗。
目前,已開始進行多種濾材測試實驗,將陸續與大家一起分享測試實驗結果!
. 更多、更詳細介紹與說明,可參閱「想『壽』生活」及「『金』彩生活」二書解說。
《待續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