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q.jpg  

前幾天與同行相約在一家咖啡館討論事情,我特別選擇靠近魚缸的座位,在等待朋友到來前,也鑑賞別人的作品,藉此紓解一下自己的工作壓力,可是,怎看到水面一堆泡泡,且泡沫顆粒還頗大的,這也讓小弟想起過去遭遇過經過,希望,藉由文字與大家一起分享。

由於幾乎飼主都仰賴幫浦打氣,製造細小泡沫來提高水中的氧氣量,穩定的水質,當泡沫飄在水面上會立即破掉,若水質不佳,不但泡沫不易破掉,反而形成聚集,讓整個水面形成「泡沫層」,因此,水面泡沫,是判斷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。當魚缸水面泡沫愈多,代表水質不佳,也代表水中的含氧量愈低,水中氧氣不足,除了魚隻出現「浮頭」外,病菌可接踵而來,這除了透過換水來改善水質穩定外,大概沒有別的更好有效的辦法吧!

小弟之前寫過許多有關水質的介紹,主要是來自,自己也是水的受害者之一,經過這麼多年,仍存在「為何生長在野外的魚不容易生病?為何魚缸飼養的魚隻,就時常聽到感染疾病?」記得,好多年前參觀泰國一處小型魚場,其飼養密度之高,令人十分訝異,但老闆很得意說:「我的水,用過後不再使用,我的魚很少生病...」,或許你會質疑,用綠水養殖不是對魚隻更好嗎?

在討論下面的內容前,小弟必須先說,這個養殖場有兩大「很安全的保障」:
1.水不斷換新,水流入魚池後,不再回收重複使用。
2.利用「層次」,增加水的「跳躍」,藉此提高水中的氧氣量。

當下,我也提出「用綠水養殖不是對魚隻更好嗎?」這個質疑,養殖場老闆卻反問我:「你希望魚常常生病嗎?」,頓時間,讓我整個腦袋卡住了,不知如何繼續與老闆對談,但我可以確定的是,老闆一定也評估過綠水養殖的問題,為何他選擇放棄,而讓魚池的水一直保持非常清澈,成為他養殖的成功重要關鍵。

《待續》

3UcPfoIsFxGs9GH5auSotZ (1).jpg     讚阿1.jpg  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