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日前,推出「養魚,你有幾『分』把握?」,短短數天回覆百位魚友計分解答,從魚友的作答,從魚友的作答中,一起發現問題丶找到問題解答,與大家一起學習丶分享,把魚養得更健康丶漂亮!

一丶購入新魚後的壽命

約26%魚友自購新魚後,一個月內,魚隻陸續死亡,其中,有11%的魚隻,在一星期内死亡,21%的魚隻在六個月內死亡。

(一)丶對魚實挑選常識與判斷力的不足。
(二)丶對魚隻環境的異動與變遷的應變力,瞭解不多。

在魚隻死亡原因中,最多選項前五位,分別是:

1.往往不知道魚隻死亡原因。
2.自身引起疾病,進而死亡。
3.被同一魚缸內魚隻疾病感染,最後死亡。
4.受到新購入魚隻感染,最後死亡。

從魚隻入缸後死亡時間,與死亡原因交叉分析,這兩個部份有相互關聯繫,正符合「先天不良,後天又失調」,導致魚隻購入後,在6個月內死亡的主因。

 

在買魚挑選上,應多觀察丶判斷,抱持「寧缺勿濫」的態度好好去挑選魚。

(一)丶仔細觀察

無論任何方式購魚,挑選前應仔細觀察,坦若魚隻出現下列狀況,應放棄選購:

1.獨處魚隻。
2.活動力不佳。
3.魚體的完整性。
4.魚表受損或有傷口。
5.游姿不正常,有翻覆或左右側游現象。
6.魚表光亮度。

 

魚隻有異狀丶感染病菌丶出現傷口及魚表受損...等狀況,都可外表輕易觀察出來,由於,魚隻是群體性動物,游動丶進食...都是「群體式活動」,當魚隻出現「脫隊」丶「活動力不佳丶病奄奄游動」,都是即將爆發疾病的警訊,坦若,不慎購得這一類魚隻,在新環境的異動與變遷的衝擊下,都會加淺在速魚隻體內隱疾提早發生。

魚表光亮度也是判斷魚隻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,健康丶活潑的魚隻,無論從任一角看去,都會「閃閃發光」,這是受到魚表黏膜反射所致,當魚隻失去光澤,即表示魚表黏膜不足。魚表上的黏膜,是魚隻最重要的「保護外衣」,避免魚隻受到病菌丶細菌...等入侵體內,當魚表遭到病菌丶刺激劑入侵時,會導致魚表黏膜剝離,仔細觀察魚缸,可發現許多漂浮物,這些可能是「被病菌擊退的剝離黏膜」。

若魚表分泌過多黏膜,也是魚隻出現異狀的象徵,那就表示魚隻正在與病菌丶細菌...等抵抗,為避免魚隻遭入侵,會增加分泌黏膜來保護魚隻,因此,健康丶活潑的魚隻,觸摸時,魚表上的黏膜應「有點黏,又不會太黏」的觸感。

 

(二)丶環境異動與變遷,降低抵抗力

魚隻從甲地(水族館丶魚店...等)移到乙處(自己魚缸),生存環境會完全改變,包括:水溫丶酸鹼值丶水硬度丶硝化菌丶餵養方式丶作息...等,魚隻必須去適應新環境的變遷與異動,加上,運送過程,處於狹小丶高熱的塑膠袋中,路途中的搖晃丶魚隻排泄物增加丶水快速惡化,若加上因碰撞,可能造成各鰭損傷丶傷口,讓魚隻處於抵抗力最脆弱階段,也是病菌入侵最佳時機,對原已遭病菌入侵丶已染病魚隻,都是抵抗力最低時刻,坦若處理不當,環境快速變遷,都是導致魚隻快速死亡的原因之一。

一般人只會注意,購入新魚隻後,完成兌水丶兌溫,即刻把魚放入魚缸中,而疏於新魚隻檢疫工作,這項重要工作,可避免:

1.新魚隻可能帶入病菌,導致原魚缸內魚隻受到感染-
飼主可另外準備一個小型檢疫魚缸,將新購入魚隻隔離檢疫數日後,待魚隻無出現病狀丶寄生蟲害...等,再將魚隻移入飼養魚缸中。

2.減少魚隻受到驚嚇丶碰撞受傷-
讓新魚在隔離檢疫缸中,可降低魚隻受到驚嚇丶碰撞受傷機率,讓魚隻慢慢恢復體力。

在進行隔離檢疫中,可添加少許粗鹽及滴入2~3cc優碘,進行魚表殺菌,同時,要停止餵食,讓新魚隻適應環境後,讓魚隻盡早適應新環境,千萬,別「吃快弄破碗」!而造成魚
隻死亡的遺憾。

 

充電一下,增進自己養魚常識與技術,

解說各種濾材丶底砂的特性丶運用與測試實驗結果

7月18日(六)丶7月19日(日)
歡迎免費參加-「金豔下午茶時間」分享交流座談

活動詳情內容,請參閱:
>> http://twmartin.pixnet.net/blog/post/42315253

線上報名:
>> 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1j9xVffK8jMRqbjcFS-JeVx7MCMFgS6cpr4fAu1OyqXs/viewform

 whats-new7 

最新動態,隨時更新...

《待續》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goldfish 金魚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tin 的頭像
    Martin

    Martin的金魚窩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