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F2017.JPG  

由於近幾個月工作與作息時間的變動所致,已快6個月未曾換水的魚缸,這幾個月來,只有加水及添加Bio Digest(五十億活化菌),或許,很多人不相信,質疑:「怎麼有可能?魚早就病死了,早就死光了!」,這完全感謝過濾器與高達18cm左右的珊瑚砂功勞。

在一天餵食2次的高污染下,這是非常危險且錯誤的作法,但連睡眠時間都不夠,只能抱持盡量支撐的姑息態度,延後換水清除底砂的時間,這段期間,每天都記錄水質pH值變化,連自己都很訝異,「怎麼有可能pH值變動這麼小?魚兒也未曾出現病症。」

幾經向多位老師、前輩與達人請教後,逐一分析現有的過濾器結構、飼養狀況與飼養環境...等問題後,大致可歸納下列幾項優勢。

DSCI0283.JPG DSCI0315.JPG DSCI0338.JPG DSCI0360.JPG DSCI0601.JPG

一、過濾器設計

小弟的過濾器為上部+四層過濾盒,由上而下依次擺設:粗海綿(黑色孔隙較大)→隙較不同的海綿→木炭(2盒)→珊瑚砂(骨,共2盒,約2年半前購買),這四層過濾盒擺設,在擺設之初,即有考量硝化菌生存環境與存活繁衍,規劃提供適合硝化菌中二菌適合環境,因此,這四層過濾盒分別打造厭氧菌(水流較緩)與好氧菌(水流較強)合的附著環境,而二層孔隙大小不同的海綿,除能有效阻擋較大體積的排泄物與飼料殘餌外,也可破壞水流,讓水流動減緩,當水流在第一層時,已將較髒的污垢阻擋,因此,可減緩第二層的不同孔隙海綿的污染,延長清洗海綿時間,進而減少硝化菌被沖刷消失。

第三、四層分別是木炭(一般烤肉用木炭)與珊瑚砂(骨),這兩種濾材表面都有相當粗糙的表面與細小空隙,這些都是硝化菌絕佳的著床附著環境,也再次破壞水流,讓過濾槽內的水流減緩。

過濾槽的規劃與設計,除考量過濾污垢外,也利用不同濾材的特性,製造提供硝化菌適合環境,而所使用的濾材,也不見陶瓷環與活性碳,僅以便宜的濾材替代昂貴的濾材。

.以孔隙大小不同的海綿、木炭及珊瑚砂粗糙的表面,來取代陶瓷環粗糙的表面。
.購買價格低廉的木炭,提高木炭是用量,取代昂貴的活性碳,同時,作到淨水、除臭、除色與穩定水質之功效。

《待續》

3UcPfoIsFxGs9GH5auSotZ (1).jpg   讚阿1.jpg  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