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菌的清道與分解力,不僅可降低魚兒遭有毒物質毒害,更可輕鬆做好淨化水質工作!

藉由網路快速傳播,讓不少魚友知道,水中不能沒有硝化菌,但是,也因網路的斷章取義、扭曲或過度膨脹,產生對益菌錯誤的認識與瞭解,事實上,除了大家熟悉的硝化菌外,另一種不可獲缺的益菌,就是分解菌。在分享菌群相關文章前,請各位魚友想想,每天產生的魚便、殘餌、有機雜質,及死亡的魚蝦的屍體不見了,除了被過濾器阻擋外,其餘的部份到哪裡了?蒸發消失?被魚蝦啃蝕?還是?

魚缸中最「in菌」的無名小英雄

魚缸中最「in菌」的無名小英雄,除魚友熟悉的硝化菌群外,另一淨化高手益菌群,那就是「光合菌」。

水中細微的排泄物、殘餌及有機雜質...等,因體積較小,過濾濾材無法阻擋,讓其不斷循環回流在過濾器與養殖槽(缸)中,這也是為何許多魚友納悶:魚缸內的水,老是霧霧、有許多漂浮物,水無法清澈。藉由分解菌,即可減少水中細微漂浮污垢,達到水質清澈,水中污垢量減少,可延緩水敗壞速度,若藉助光合菌的幫忙,可達到淨化水質作用。

光合菌,因為可以在某種污染環境下生存,所以,被養殖業運用在擔負著淨化水質角色,它能在厭氧和光照的條件下,利用化合物中的氫,並進行不產生氧的光合作用。特別是高密度養殖下,會產生大量的排泄物、飼料殘餌及有機雜質,過濾器或無法有效阻擋細微污垢,讓細微污垢又回流至魚缸,水體中漂浮細微污垢,水呈現霧霧的而無法清澈。此外,高密度飼養及餵食下,排泄物、飼料殘餌及有機雜質...等污垢,會導致底砂床受到嚴重污染,會不斷產生氨、亞硝酸及硫化氫...等有毒物質,導致魚隻及生物中毒死亡。若魚缸中存在光合菌,即可將有機質或硫化氫等物質加以吸收利用,進而達到淨化水質外,還可促使魚隻及生物的健康成長。

大多的魚友對光合菌較為生疏,大多市售的光合菌,主要以光能異營型紅螺菌科(Rhodospirilaceae)居多,特別又以紅假單細胞屬(Rhodopseudomonas)種類最為常見,因此,光合菌液呈現紅色,又被稱之為光合紅菌,它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,可以不同代謝模式,有效淨化水質。光合菌適合在pH8.2~8.6間水,過去多半運用在海水魚缸中,而使用在淡水魚缸則較少,若有鋪設珊瑚底砂層,除能抑止水質酸化敗壞速度外,亦可提高水pH酸鹼值,有助於光合菌的存活。

硝化菌與光合菌是二種不同功效與屬性的菌群,它們喜愛適存的環境也不相同,硝化菌群屬於好氧菌,適合水流動氧氣量較高處,過濾器中,因水流動,水接觸空氣面積較大,進而產生較高氧氣量,海棉、培菌濾材、底砂表面層、水中植物葉及莖...等,皆適合硝化菌群附著。因為光合菌可在有氧或低氧、有光或無光的環境下生存,對水流動較軟、低氧氣的底砂(土)層,是它最適當的生活區。

這兩大益菌群的屬性、適合環境、功效...等,完全不相同,屬於「對峙性」群種,當光合菌數量較高,水中有機雜質會減少,硝化菌群「食物」也會減少,當硝化菌數量多,表示水中有機垢物量高、分解菌數量較不足;雖然這兩大益菌群屬性截然不同,但可同時、平衡互相並存於水體中,是養殖槽(缸)不可缺少的益菌群。

想要硝化菌群及光合菌群常存在魚缸中,就必須準備「舒適的家」與「充足的食物」,只要這兩項生存環境條件,就可在魚缸中代代相傳,繼續繁衍。硝化菌「舒適的家」,喜以氧氣量較高處,其中,陶瓷環、發泡煉石、菜瓜布、珊瑚砂、珊瑚礁...等表面粗糙的物品,是最常見的培菌濾材,幾乎都擺設在水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大處的過濾盒中。而光合紅菌,則偏愛氧氣量較低、水流動較緩和環境,因此,多以「躲藏」在底砂(土)層為主。

硝化菌屬於「繁衍速度較慢型」菌種,並非像某些菌種,即可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大量繁衍,一般來說,大多需要數天時間,才會出現倍數的繁衍,許多魚友誤以為,只要添加硝化菌粉或液,魚缸中即有滿滿的硝化菌群,若「環境不佳」、「食物缺乏」,硝化菌群會死亡消失。要取得硝化菌的管道有很多,除透過添加購買硝化菌液或粉外,直接拿取他人使用的濾材,放入自己過濾器中,達到「培菌」效果,此外,利用蛤仔培菌,不但簡單、便宜,且效果相當不錯!

前輩常說,養魚先養水,養水工作主要在於養菌,而新缸的菌群,不同的菌種,屬性各自不相同,有好氧菌型、厭氧菌型,硝化菌,只不過是數千、數萬種菌種中的一群罷了!而想水質更乾淨、減少污染物而降低危害魚隻,還有很多能夠分解有機質的菌群,不可否認的,藉由分解型菌種,確實可提高淨化水質功效。無論使用何種菌群,只要多瞭解菌的屬性、適存環境與條件...等,當你新設置魚缸時,不需要花大錢去買菌液、粉。當你使用黃藥或其它藥劑,都會威脅破壞到益菌群的生存、抵銷益菌群的活性,為了魚兒的健康,還是遠離藥劑、黃藥吧! 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