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用植物過濾愈高,魚也會愈穩定,傷亡率愈低,植物,是最佳的過濾高手。

生活在溪流、湖泊中的魚,沒有過濾器,也不會因為水質惡化,引起疾病或死亡,牠們的生長,反而比人工飼養在養殖槽、魚缸生長的更快速、鮮艷、健康,而維持生活密不可分的利器,就是植物。

除了一般飼養觀賞魚魚迷認知的水草外,在魚菜共生系統,就是利用蔬果進行植物過濾,由魚的排泄物、飼料殘餌與有機雜質,所產生的氨氣,經過硝化作用,轉變毒性較小的硝酸鹽,最後的被分解物,被植物吸收,成為植物的生長所需來源。此外,植物型光合作用,吸收魚產生的CO2釋放O2。植物的根、鬚、莖、葉,提供硝化菌群最好的附著場所,植物根部砂石或土,更成為分解菌群最佳的生存環境,分解菌群亦將細微的污垢及有機雜質分解,達到水質淨化功能。

在自然界中,魚、水、植物、藻類、菌群,原本就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生存食物鏈,大魚吃小魚、小魚吃蝦米、蝦米吃藻或細微有機雜質、經由菌群分解,穩定水質的穩定度,這就是自然界自然過濾,但在人工化飼養下,植物、底砂、底土不見了,整個食物鏈生態就失衡,這樣水環境下的魚,怎麼不生病呢?

植物,依照不同屬性,有些為較耐水性的水生植物、有些較不耐多水性的離水性植物...等,簡單來劃分,即為泡水、不泡水與水陸適養植物。魚與植物結合,馬上讓人聯想到水草魚缸,而飼養錦中型觀賞魚,許多魚友擔心,種植在魚缸中的水草被魚啃蝕,甚至被魚兒「淘氣地玩耍」連根拔起(如:血鸚鵡),則避免或減少將植物放入養殖槽(缸)中。

植物,除具有降低水中毒素、淨化水質、提高水中氧氣量外,也是魚群重要的食物,植物中的葉綠素、纖維值及其它營養元素,不僅讓魚兒可「飽餐一頓」,更可幫助魚隻腸道消化與吸收。而魚迷較為熟悉的無根萍,具有40%含量的蛋白質,是植物性蛋白質相當具代表性的水生植物。魚缸中種植植物,更可美化景觀,讓整個魚缸更綠意盎然、五顏六色,也可成為體型較小或生性膽怯魚隻最佳的躲藏棲身處。

魚、水、植物、藻類、菌群,這些正是生活在溪河、湖泊、海洋中的養健康、漂亮的重要元素。在魚菜共生系統中,就是最好的魚、水、植物、藻類、菌群最好寫照的縮小版,魚提供植物生長所需,植物淨化的水質,減少降低魚隻染病、死亡,同時,也帶來豐富的藻類、天然食物,同時,也提供各種益菌群可附著棲身之處。

魚,原本就是生活在大自然的「綠色」環境中,因為─

太人工化飼養,讓魚減少不少「天然保護」與「食物來源」。

因為,網路上的半桶水太多,無形間提高你的魚兒死亡率,因為,鼓吹用藥的太多,無形間加深毒害魚隻,與加快死亡,觀察魚的原生環境,還給魚一個自然環境,提高運用植物,你會發現,你的魚愈來愈健康、愈來愈漂亮!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