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經常在清洗或更新海棉?你的海棉是用來擋垢?培菌?還是...?

在許多魚友的印象中,過濾海棉有:「阻擋污垢」及「培菌」二大功效,但過濾海棉往往只剩下扮演阻擋污垢而已,雖然,常見的海棉類,因孔隙密度大小及材質的差異,扮演不同功能角色,因此,區分為:白棉、生化棉...等不同功效海棉。

以過濾海棉種類、材質來看:

白棉:

因棉體間纖維條交錯複雜,形成較小孔隙,最常被擺設在最上層做為阻擋污垢使用,這也是白棉的最大特色,但也是它的最大致命傷,當孔隙被污垢堵住,水無法穿透,就失去阻擋污垢功效。而被抽水馬達抽取的污垢,因海棉表面粗糙,只會在水柱下方不斷累積,而無法讓污垢分散到整片海棉,不僅無法完全發揮整片海棉擋垢效益,更造成浪費,當海棉鰾面及棉體孔隙污垢愈多,培菌的效果也會愈差。

生化棉:

生化棉,顧名思義,是用來培菌用海棉,但生活棉孔隙大,加大了水流和空氣接觸面積進而增進溶氧,因此,其溶氧作用大於培菌作用,一般放置於白棉後方,與白棉併用,有離水與泡水二種運用方式。

過去以來,許多魚友亦針對白棉與生化棉擺放順序與方式,提出不同研究討論,而採用離水與泡水不同方式,讓這二種不同材質的棉類,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作用。

白棉上層離水:過濾雜質、污垢。
白棉下層泡水:過濾雜質、污垢及培菌。

生化棉上層離水:加大水與空氣接觸面積,增加溶氧量,增加硝化菌附著面積。
生化棉下層泡水:材質較輕易漂浮水面,整塊生化棉無法浸泡在水中,培菌效果受到影響。

以海棉功效來看,原做為擋垢及培菌為主,但選用的材質與擺設順序,必須依:材質、孔隙大小與擺放,這樣才能讓海棉發揮的功效更高、種類更多樣化。下列就針對擋污與培菌功能進一步說明。

1.擋垢效果

雖然棉體孔隙愈小,能阻擋愈細小污垢,擋垢效果愈佳,相對地,孔隙愈容易遭堵塞,孔隙一旦被污垢堵塞,水無法穿透,就逐漸失去其功效,甚至,會造成過濾槽淹水。因此,孔隙大小,成為擋垢功效的重要關鍵。此外,製造的材質,也是決定海棉使用期限長短的重要關鍵,生化棉為纖維材質,長期泡水,不會腐爛,但孔隙較大,無法阻擋較細微污垢,因此,擋垢效果較差,因此,飼養使用上,多將白棉擺放上層,生化棉則放置下層。

2.培菌效果

雖然海棉可做培菌濾材,但硝化菌群無法自行移動,必須藉由水流到適合地點附著,因此,想要以海棉達到較高的提菌效果,必須讓海棉泡水,讓硝化菌群可附著在海綿體孔隙。


以「上部過濾器」與「圓筒過濾器」、「底部過濾器」這三種過濾器系統做比較,圓筒過濾器與底部過濾器,海棉培菌效果較佳,關鍵就在海棉泡水。

以培菌濾材來說,在飼養觀賞魚方面,大多數魚友會放置陶瓷環、培菌條...等菌濾材,而在魚菜共生系統,則以發泡煉石、K1...等最為培菌濾材,不論使用何種材質做為培菌濾材,說穿了,就是提供益菌群「有物品可附著」,就可進行培菌。除陶瓷、環生化棉、生化球...等培菌濾材外,發泡煉石、菜瓜布、珊瑚砂...等,都具有「可讓硝化菌群附著」的條件。

以常見的培菌的濾材來說,從粗糙表面與光滑表面濾材,孔隙的多寡與大小來看培菌效果,表面粗糙、孔隙多且小,白棉都具有「最優於培菌濾材」的優勢,但在實際運作上,白棉最後只剩下阻擋污垢作用,至於培菌效果,可能被厚厚的污垢層給淹沒了!

若能減少海棉被不斷產生的污垢堵塞孔隙,海棉是不錯、便宜、效果好的培菌濾材,可惜,被抽取的污垢被水拋在海棉上,就只能「一直停佇在某個位置」,在後續污垢不斷地累積,一段時間後,就形成一團一團的污垢丘,水也無法再穿透了,即使清洗海棉後,不久後,又形成污垢丘,最後只能更新海棉。更新海棉,雖然可去除不少污垢,但也讓花錢辛苦培養的硝化菌群一起被丟棄了。

雖然海棉的材質種類相當多,但不是每種海棉都適合做過濾濾材,選用不同材質、孔隙大小與放置順序,稍加改變一下,除擋垢培菌效果會更好、減少清洗或更新海棉次數、降低硝化菌群大量流失,更重要的,可節省不少費用支出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