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竟,要餵食那些餌料,才能讓魚兒擁有人人稱羨的漂亮體色呢?

 DSC01042.JPG

在觀賞魚世界中,金魚被喻為「變色魚」,其一生會經過三階段變色轉變:(一)、魚苗時期變色,(二)、幼魚時期脫色,(三)、老齡時期退色。以金魚來說,是由鯽魚演變而來,鯽魚原生活在池塘、湖泊、溪流...等大自然環境中,再大自然環境下,體色過於鮮豔,無法達到生態保護色作用,容易會被天敵發現而難以存活。但後代載體色及體型上出現變化,陸續出現紅、金黃、黃色、白色...等顏色,後被中國人發現這些鮮紅色魚,認為上天所賜,寓意吉祥,將其人工飼養起來,後在不斷雜交育種下,陸續出現愈來愈多種不同體色集體型圓、肥、長尾...等後代,也讓金魚世界愈來愈「金彩」!

金魚的體色,主要是由:黑色素、黃色素、白色反光(鳥糞素)細胞、藍色反光...等色素細胞組成,若當其中某一細胞排列密度大時,魚體澤呈現該色彩,加上不同色素所佔比例的不同差異,即使同一批子魚的體色也不會相同。而常見雙(複)色金魚(如:紅白、包金、黑白),則是兩種以上色塊組成,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鮮艷圖案,調配出金魚美麗的色彩。

飼養黑色金魚的魚友,都希望自己的「小黑寶貝」愈來愈黑,有如木碳般的烏黑,可是,飼養一段時間後,不但沒有愈來愈黑,魚體外表如同波塗上一層淡墨,期待才能看到身披烏黑外衣的體色呢?

筆者個人飼養經驗,魚缸中的黑牡丹金魚,飼養一年多後,體色都一直維持深紫金體色,某日,體色出現巨大變化,腹部開始出現姜黃色彩,從初期的一條金黃線逐漸向兩側擴散,最後,整尾體色,有如脫去黑色外衣,露出原來金黃色的體色,從原來的黑牡丹變成金黃牡丹。

許多魚友認為,想要魚兒體色更光鮮亮麗,多餵食增豔飼料,就可讓魚兒體色更漂亮。事實上,藉由餵食增豔飼料增色,只是後天調養的方法之一,想要魚兒更鮮艷,必須「先天基因「」與「後天培養」雙管齊下,才能展現出最漂亮的外表。

在魚的體內色素中,黑色色素是最不穩定的色素水溫!黑色觀賞魚,除受到先天基因外,容易受到外來的水pH酸鹼值、硬度、水溫、光照、餵食餌料物...等因素,影響其黑色深淺表現。或許眼尖的魚友察覺到,養殖場的魚隻體色,總是特別鮮艷漂亮,待買回家飼養後,體色不但沒有更漂亮,反而體色愈來愈淡化,其原因,與飼養環境有密切關係,其中,又以「日照」、「綠藻」、「水質」影響最危顯著。

戶外養殖的魚隻,受到光線量充足且照射時間長,飼養池(槽)周圍易長綠藻、青苔,加上許多大規模的戶外養殖,採用活水養殖,新鮮水不斷注入,無形間,讓水池始終保持水質極佳化與高穩定性,這些戶外養殖的優勢條件,讓魚總是比別人更漂亮!

 

藉由餌料餵食,是增加魚體色表現最常見方法之一,其中,又以餵食活餌、藻類、蝦紅素...等最多。以偏重欣賞體色鮮艷度的觀賞魚中,龍魚、羅漢、血鸚鵡、金波羅、金魚、鬥魚(紅色系)、孔雀魚(紅色系)、小型燈科魚...等,其可刺激增色餌料則完全不同,無論是活餌、天然餌料或人工增豔飼料,每一種餌料,都有其特有的營養價值,讓魚多攝取不同類型餌料(食物),才能讓魚兒更鮮艷、漂亮。

許多魚友反應,餵食增豔飼料一段時間後,魚隻紅色體色確實變得鮮紅,但其它的白色、黑色甚至五花色彩也被「染紅」,這主要是受到體內紅色色素分泌過多所致。由於觀賞魚體色中,仍以紅色居多,因此,增豔飼料多半以提高紅色體色表現為主,但對其它體色的觀賞魚,如:藍色、黃色、白色、銀色、綠色...為主的觀賞魚,又該餵食怎樣的餌料,才能讓魚兒更鮮艷漂亮呢?

近來,網路社團中盛傳,少數飼料大肆擴大「添加高含量螺旋藻(又名:藍藻)」,進而可刺激、提高魚隻體色鮮艷表現,只要對藻類有稍有研究都知道,這些添加量都相當微量,並非添加愈多,體色會愈鮮艷、漂亮,過量反而物得其反,增加魚隻器官負擔,再者,其價格不斐、相當昂貴,藻類品質相差甚大、又可分為「食品用」與「化妝品」使用兩大類道,究竟魚兒吃到怎樣等級的螺旋藻,魚友永遠不會知道!因此,一味地花費大保銀兩去購買昂貴的螺旋藻飼料,還不如提供不同種類餌料,讓魚隻獲得更多元化的營養。生活在小水池的朱文錦,這些不起眼的廉價小金魚,沒有昂貴的飼料與螺旋藻可享用,仍是生長快速、體色鮮紅亮麗,牠們的美豔,都來自天然的餌料與食材所賜。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