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棉,主要目的,阻擋污垢?還是培養益菌?還是?

生化棉棉體孔隙

 

白棉表面孔隙&交錯複雜的棉體結構

 

水族養殖上,相當普遍使用海棉來阻擋污垢,通常都放在第一層(道)海棉。海棉可運用在阻擋污垢的原理,就是利用海棉體交錯複雜的纖維組成的孔隙,這些細微的孔隙,擋下每天新增的魚隻排泄物、飼料殘餌、有機雜質污垢...等,這是海棉最大的優勢,卻也成為它最大的致命傷!海棉,使用一段時間後,這些孔隙就會被污垢堵塞,水也無法穿透,甚至造成過濾盒「淹水」,最後,不得不更新海棉。此外,海棉也廣泛用來培養益菌,益菌群可附著在海綿體間縫隙的纖維表面,但污垢愈多,也愈降低海棉培菌效果,換句話說,污垢愈多,海棉培菌效果愈低,雖然,海棉可清洗再重複使用,但大力戳揉清洗後,嚴重泡壞海綿體西為結構,海棉變得「軟啪啪」已無法再繼續使用,一般魚友都是直接丟棄更新,但也讓附著在海綿體中的益菌群,隨著海棉被丟棄而消失,硝化菌群數量也會大量流失!

清洗及更新海棉,是造成益菌群大量流失的兩大致命傷!如果,減少海棉清被丟棄次數,不就可以減少益菌群的大量流失嗎?如果,講少清洗海棉洗次數,益菌群也會減少流失?有什麼方法可減少益菌群流失呢?

(一)、多加紗窗細網阻擋較大污垢

過濾器抽取污垢後,所有污垢都被「全數撒在」海棉上,對事對白色的海棉,污垢顯得特別明顯!一般市售白色過濾海棉,因受到材質與結構影響造成海綿體間孔隙大小不一,所有污垢都集中在水流下方與周圍,使用一段時間後,水柱下方與周圍的棉體縫隙遭污垢堵塞,水的穿透性愈來愈差,一般魚友多半會換新。雖然海棉體具吸水性,但棉體縫隙大,造成水流「來的快、去的也快」,只有水流柱附近及周圍「濕答答」,多半面積的海綿體未受到水淋濕,甚至仍相當乾。

若在第一層海棉表面多加一層面紗窗細網阻擋體積、尺寸較大的污垢,就可減輕、降低海棉表面被污垢「抹黑」負擔,體積、尺寸較大污垢會先被殺莊細網阻擋,剩餘較細微污垢曾盟「繼續流向」其它層過濾盒,當紗窗細網表面愈來愈多,只要水沖洗細網即可去除污垢,這樣不僅可減輕海綿體擋污負擔,也可延長清洗海棉時間、減少清洗海棉次數、更新海棉次數,硝化菌背水沖洗而流失的情況也會降低。

加裝紗窗細網,體積尺寸大污垢被阻擋在紗窗細網上

 

海棉體體表面為較小體積及尺寸污垢

沒有加裝紗窗細網海棉,所有污垢全部被撒在海綿體表面

 

從海棉表面觀察比較有無加紗窗細網,二者相差甚大,加裝紗窗細網組海棉表面,並無出現明顯「污垢小山」,只看到細微污漬留下的兩道痕跡。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