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人為財死,鳥(魚)為食亡」,只要味道對了,魚兒即使拼了命,也要狠咬一口。

洗浴釣魚的朋友都知道,除了使用不同的釣具外,要針對不同魚類的,準備不同種類及味道的餌料,要「投其所好」,方能讓魚兒上鉤,一個小小的餌料,可讓許多釣魚新手或入門者傷透腦筋研究,這可是一門深奧的專門學問,否則,即使是釣魚老手,恐怕也會被魚兒打臉,敗興而回!

餌料的種類、味道與投餌位置深淺,是決定是否可釣到魚的關鍵,以鯽魚來說,說半喜愛短藏在靠近岸邊的水草叢附近,除可躲避其他魚類的侵襲外,水草叢附近的浮游生物、有機物質較為豐富,成為鯽魚最喜愛的藏身之處。由於,鯽魚喜愛味道濃郁腥味及香甜味為主,就咬餌方式,鯽魚生性膽怯,通常會以身體碰觸餌料,確定餌料安全後,才會吃餌。以鰻魚來說,為肉食性魚類,魚、蝦、蟲...等,皆為最愛,以血腥、肉味為主,若以植物類餌料餵食鰻魚,恐怕,鰻魚會「連甩都不甩你!」來回應你。

不同的魚類,除喜愛的口味,型式不同外,進食方式差異甚大,有的魚類是慢慢啄食,有的則是大口大口的吞,有的則會先咬住食物後,再慢慢撕裂吞食,這除了是餌料種類與型式的不同外,最主要是受到嘴巴結構影響。

以珠鱗、獅頭蘭壽(Ranchu)及琉金來說,這幾種魚皆為金魚類,但吃餌方式就有不同差異性:

63-1.JPG 

1.珠鱗,嘴巴細小,小口咬啄,不會出現大口吞嚥情況。

 DPP_0271.JPG 

DPP_0273.JPG 

DPP_0307.JPG  

2.琉金的嘴巴伸縮性較長,「擴張性」較大,加上游動較為靈活,無論水面或缸底的餌料,往往是「所向無敵」、「橫掃千軍」的不留殘餌

qa-2

DSC03886.JPG 

3.蘭壽與獅頭,嘴巴伸縮性較大,往往是「狼吞虎嚥」,一次會把嘴巴塞滿餌料後,先掃光飼料入肚,避免被其他魚兒搶光,儘快咬食後吞入肚子,繼續吃第二口餌料。

當魚兒在「掃光餌料」時,只要能入肚的,無論餌料的軟硬度為何,往往是先吃再,若餌料硬度太高或吃進硬食時,餌料恐怕已從食道進入腸道了,剩下就由腸道負責磨食消化,當餌料無法被腸道壁絨毛蠕動、消化磨食時,囤積在腸道中,除硬餌料會膨脹外,亦開始腐爛,滋長腐生菌,這些腐生菌影響到原存在腸道中的乳酸菌、酵母菌...等益菌的生存,若腸道中壞菌數量多於益菌群,就會隱隱腸道發炎,當腸道炎病菌數量持續增加後,除腸道出現腫大、潰爛外,甚至會擴及至其他器官,當負責平衡、起浮的魚膘受到病菌侵襲而腫大,形成大小不一的腫大、潰爛,魚兒就會出現傾斜、翻覆情況。

常見引起腸道發炎的原因,有下列幾種:

(一)、病菌入侵。
(二)、食物不鮮造成腐爛。
(三)、腸道中潰爛物腐爛引起病菌。

引起急性腸炎,最常見原因,包括:誤食不潔食物、腸道遭病菌感染、藥物所致...等,這些起因,有許多相同原因所致,只要平日多注意飲食、食物新鮮度,與避免直接吃未煮熟食品,即可遠離腸炎。

魚類覓食,是靠味覺找尋食物,並非靠視覺而找到食物,魚類的嗅覺敏感度相當高,藉由水的流動,即使距離「食物」有斷距離,仍可很快地正確找到食物,加上,每種魚「吃法」與「吃相」不同,造成消化時間長短差異。

對許多雜食性魚類來說,引起腸道發炎機會相當高,卻也最容易最忽略,金魚,發生腸道發炎的機會,遠高於其他觀賞魚,主要來自金魚「難看的吃相」,往往「搶著吃」、「吃愈快愈好」、「吃欲多愈好」,在「不挑食」下,無形間,把硬度高、難以消化、不新鮮、帶有病菌的餌料,悄悄地帶入體內。

在網路不斷散播,少數不肖商人為提高銷售量,而誇大、膨脹某些營養素的價值,甚至大肆標榜,某些高含量營量、特別添加xxx原料...等,說穿了,這些都只不過少數不肖商人跨大的錯誤訊息,若過於提高少數某些營養元素,容易導致整個營養失衡,無論是蛋白質、微生物、快物質、纖維值...,都是魚隻生長不能獲缺的必要營養,當某些少數營養偏高或過量,大多會被排出體外,甚至會囤積在體內,造成魚隻更大負擔,甚至形成慢性隱疾,營養均衡,才是正確餵食應有的觀念,想要營養均衡,就要多元化餵食,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餌料,都有其營養素與特性,才能提供魚隻完整的影養所需。

餌料的硬度與新鮮度,是餵食上很容易被遺忘的重點,當餌料或飼料硬度過高,腸道難以消化時,容易堵塞在腸道中,造成腐爛而引起腐生菌,而餌料、飼料的新鮮度,如同我們平日飲食一樣,應避免吃不新鮮或過期新食品,新鮮才是王道,才能遠離腸道發炎威脅,造成魚隻更大傷害。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