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20170923_153910_HDR.jpg

吃軟飯的魚,比較不會出狀況,莫非,魚兒也愛「吃軟飯」?

對喜愛釣魚的人說,想釣不同的魚類,除了不同的釣竿外,最重要的就是釣餌。不同的魚,就有不同活動區域,有的屬中、上層游動魚類,有的則為中、下層棲息的魚類,在餌料部份,又分為:「草食性」、「雜食性」與「肉食性」三大類,每種偏愛的「食物」與「味道」,也不盡相同,有的喜愛穀類、植物的香味,則的偏愛惡臭的魚腥味,因此,在挑選飼料,也要有區分,市場上,各大飼料廠也推出針對不同魚種「專屬」飼料,就是針對不同魚兒的覓食習性、方式,與偏愛口味而調配的飼料。

一位資深老前輩說過:用釣魚去餵魚,才能吸引魚兒去吃餌料...」,看似簡單的一句話,卻隱藏深奧的專業學問。

魚類可分為:「無胃魚」與「有胃魚」二大類,無胃魚,正是沒有胃器官的魚,多半屬於草食性與雜食性魚,而偏愛肉味與活餌的肉食性魚,大多具有胃器官的魚類。而動物性、草類性與肉食性的「通吃」的雜食性,因為「不挑食」,能吃就吃,先吃再說的惡習,最常出現兩大現象,甚至,因為吃而喪命,包括:

一、出現吃不飽假象

因缺乏胃部消化輔助,對於飽足感的傳導反應較慢,易形成「吃不停」、「吃不飽」的假象,經常可見在雜食性與草食性魚類身上。事實上,當魚隻吃食入肚後,餌料會囤積在食道與腸道間的一個較膨脹的「囊袋」的「假胃」中,而這個「假胃」僅有「囤積暫時保存食物」功能,並無消化與吸收營養功能,也造成對飽足感的傳達反應較慢,也讓許多魚友,誤以為「魚吃不飽,又來討食了!」的假象。而有胃器官的魚類,當胃部充飽時,就不會再進食,待胃部食物消化,進入食道後,才會再覓食,這是有無胃器官魚類最大的覓食習性差異。

二、腸道堵塞,引起發炎致死機會大增

雜食性發生腸道堵塞,引起發炎致死機會,遠高於有胃魚類,其中,又以金魚、錦鯉魚...等,發生腸道炎機率最高。許多魚主會誤認為,腸炎是藉由病菌傳染而感染,其實不然。小弟在前一篇「隱『腸』在肚子裡頭的要命問題(二)」中提到,「若飼料硬度太高或太硬,往往是卡死在腸道,導致腸道發炎、引起病菌而死亡...」,而許多魚主會以為,無法或難以消化飼料或餌料,頂多被「原封不動」地被排泄出體外,其實不然,反而,容易囤積甚至卡住在腸道中,這些殘餌會逐漸發酵而產生氣體,導致腸道膨脹,當腸道膨脹後,蠕動功效會衰減,若飼料或餌料過硬,就會殘留在腸道中,逐漸腐爛而產生腐生菌,腐生菌數量增加後,讓腸道中的益菌群「節節敗退」,不僅會瓦解腸道中的益菌群,引起腸道發炎,腸道發炎後,也會波及其他脆弱器官,其中,傷及負責沉浮與平衡的魚膘,比例相當高。許多魚友,會以為,魚隻出現傾斜、側翻甚至180度翻覆,是魚膘出現破洞或「消氣」所致。經過幾次解剖後發現,這些出現翻覆魚隻死後,其魚膘接近腸道附近,出現明顯大小不一的發炎腫大情況,有些魚隻魚膘周圍腫大情況相當嚴重。

25.jpg

對於尖刺餌料,一般魚友會剪去尖銳處,避免刺穿腸道,但反而疏忽餌料或飼料的硬度,與是否好消化?因此,許多資深玩家,會選用「軟食」類餌料餵食,如:赤蟲、豐年蝦、藻類、浮萍...等,甚至有些魚友則先將餌料泡水變軟後再餵食,降低飼料硬度,提高腸道消化與吸收力。

1003.jpg

1002.jpg

少數劣質的飼料,往往為了增加「提味」,會加重噴灑「香味油脂」,並延長烘烤或烘乾時間,讓香味油脂能滲透到飼料中,避免飼料遇水後,香味散去、水面產生大量油膜,如此一來,飼料硬度愈來愈高,出現難以或無法消化機會也大增。此外,少數標榜「特效」或「高含量營養素」的「再加工處理的第二手飼料」,更是碰不得!這些大多都需要再進行烘烤處理,也大大地提高飼料的硬度。飼料或飼料硬度愈高,腸道就愈難消化,出現「卡死」在腸道,引起腸道發炎機會也愈高。如何分辨是否購買到「再加工處理的第二手飼料」,可從飼料顏色、硬度、周圍是否有焦黑...等判斷,魚友可參閱「你餵的是第二手飼料嗎?」說明。

貓、狗、魚...等動物與人一樣,食物愈軟,腸道就愈容易消化,平日飲食上,避免過量食用硬度較高食品外,更要做好腸道保健工作,尤其是植物性餌料,多含有高纖維值,可提高腸道蠕動、消化與吸收,動、植物性餌料交叉餵食,除可提供魚隻更完整、均衡的營養外,也可幫助腸道好消化、好吸收。

 

 馬來西亞朋友們,請看這裡!

馬來西亞朋友們,請看這裡!

 

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,快速讓魚增豔、起頭、成長,提高抵抗力!

 

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,為沉底式飼料,適合:金魚、花羅漢、孔雀魚、鬥魚、異形、錦鯉魚、血鸚鵡、七彩神仙...等魚種餵養。

 

快速讓金魚、花羅漢等,增豔、起頭、成長,提高抵抗力!歡迎索取嚐鮮包餵養!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◎ 關於《mini #1》[多效合一]好料:https://goo.gl/o1tqqp

 

吃的好,更要吃的巧(十五)-鱼,也会「吃软饭」? (一)

IMG_20170923_153910_HDR.jpg

吃软饭的鱼,比较不会出状况,莫非,鱼儿也爱「吃软饭」?

对喜爱钓鱼的人说,想钓不同的鱼类,除了不同的钓竿外,最重要的就是钓饵。不同的鱼,就有不同活动区域,有的属中、上层游动鱼类,有的则为中、下层栖息的鱼类,在饵料部份,又分为:「草食性」、「杂食性」与「肉食性」三大类,每种偏爱的「食物」与「味道」,也不尽相同,有的喜爱谷类、植物的香味,则的偏爱恶臭的鱼腥味,因此,在挑选饲料,也要有区分,市场上,各大饲料厂也推出针对不同鱼种「专属」饲料,就是针对不同鱼儿的觅食习性、方式,与偏爱口味而调配的饲料。

一位资深老前辈说过:用钓鱼去喂鱼,才能吸引鱼儿去吃饵料...」,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却隐藏深奥的专业学问。

鱼类可分为:「无胃鱼」与「有胃鱼」二大类,无胃鱼,正是没有胃器官的鱼,多半属于草食性与杂食性鱼,而偏爱肉味与活饵的肉食性鱼,大多具有胃器官的鱼类。而动物性、草类性与肉食性的「通吃」的杂食性,因为「不挑食」,能吃就吃,先吃再说的恶习,最常出现两大现象,甚至,因为吃而丧命,包括:

一、出现吃不饱假象

因缺乏胃部消化辅助,对于饱足感的传导反应较慢,易形成「吃不停」、「吃不饱」的假象,经常可见在杂食性与草食性鱼类身上。事实上,当鱼只吃食入肚后,饵料会囤积在食道与肠道间的一个较膨胀的「囊袋」的「假胃」中,而这个「假胃」仅有「囤积暂时保存食物」功能,并无消化与吸收营养功能,也造成对饱足感的传达反应较慢,也让许多鱼友,误以为「鱼吃不饱,又来讨食了!」的假象。而有胃器官的鱼类,当胃部充饱时,就不会再进食,待胃部食物消化,进入食道后,才会再觅食,这是有无胃器官鱼类最大的觅食习性差异。

二、肠道堵塞,引起发炎致死机会大增

杂食性发生肠道堵塞,引起发炎致死机会,远高于有胃鱼类,其中,又以金鱼、锦鲤鱼...等,发生肠道炎机率最高。许多鱼主会误认为,肠炎是藉由病菌传染而感染,其实不然。小弟在前一篇「隐『肠』在肚子里头的要命问题(二)」中提到,「若饲料硬度太高或太硬,往往是卡死在肠道,导致肠道发炎、引起病菌而死亡...」,而许多鱼主会以为,无法或难以消化饲料或饵料,顶多被「原封不动」地被排泄出体外,其实不然,反而,容易囤积甚至卡住在肠道中,这些残饵会逐渐发酵而产生气体,导致肠道膨胀,当肠道膨胀后,蠕动功效会衰减,若饲料或饵料过硬,就会残留在肠道中,逐渐腐烂而产生腐生菌,腐生菌数量增加后,让肠道中的益菌群「节节败退」,不仅会瓦解肠道中的益菌群,引起肠道发炎,肠道发炎后,也会波及其他脆弱器官,其中,伤及负责沉浮与平衡的鱼膘,比例相当高。许多鱼友,会以为,鱼只出现倾斜、侧翻甚至180度翻覆,是鱼膘出现破洞或「消气」所致。经过几次解剖后发现,这些出现翻覆鱼只死后,其鱼膘接近肠道附近,出现明显大小不一的发炎肿大情况,有些鱼只鱼膘周围肿大情况相当严重。

25.jpg

对于尖刺饵料,一般鱼友会剪去尖锐处,避免刺穿肠道,但反而疏忽饵料或饲料的硬度,与是否好消化?因此,许多资深玩家,会选用「软食」类饵料喂食,如:赤虫、丰年虾、藻类、浮萍...等,甚至有些鱼友则先将饵料泡水变软后再喂食,降低饲料硬度,提高肠道消化与吸收力。

1003.jpg

1002.jpg

少数劣质的饲料,往往为了增加「提味」,会加重喷洒「香味油脂」,并延长烘烤或烘干时间,让香味油脂能渗透到饲料中,避免饲料遇水后,香味散去、水面产生大量油膜,如此一来,饲料硬度愈来愈高,出现难以或无法消化机会也大增。此外,少数标榜「特效」或「高含量营养素」的「再加工处理的第二手饲料」,更是碰不得!这些大多都需要再进行烘烤处理,也大大地提高饲料的硬度。饲料或饲料硬度愈高,肠道就愈难消化,出现「卡死」在肠道,引起肠道发炎机会也愈高。如何分辨是否购买到「再加工处理的第二手饲料」,可从饲料颜色、硬度、周围是否有焦黑...等判断,鱼友可参阅「你喂的是第二手饲料吗?」說明。

 

猫、狗、鱼...等动物与人一样,食物愈软,肠道就愈容易消化,平日饮食上,避免过量食用硬度较高食品外,更要做好肠道保健工作,尤其是植物性饵料,多含有高纤维值,可提高肠道蠕动、消化与吸收,动、植物性饵料交叉喂食,除可提供鱼只更完整、均衡的营养外,也可帮助肠道好消化、好吸收。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