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養魚人都知道,養魚先養水,但只是顧好水質就好了嗎?還要注意那些呢?

 

養水的工作,就是「創造適合魚兒最適存的環境」,而創造魚兒最適合的原生環境,必須包括:「設備的基本要求」、「水質的調整」、「培養益菌群」三大部份。過去以來,隨著資訊的傳播,每位養魚的解讀與見解各自不同,導致形成過度或只著重於某一項,而忽略三大部份的關聯性與影響性,造成環境生態的失衡,當然,創造出來的環境,一定是不完整,魚兒當然無法長存。

 

一、設備的基本要求


魚,與人一樣,都需要寬敞、舒適的環境,小小的空間,卻要養一堆魚,看到喜歡的就買,結果愈買愈多,形成高密度飼養,坦若,過濾器系統又不健全、濾材設備不夠或不完整,這些的條件,想要把魚養好,真的是有如在講天方夜譚故事一般。

用魚缸或養殖槽飼養,似乎是大多養魚人的飼養方式,封閉式養殖,必須依靠過濾器過濾除垢、換水,維持水質的穩定度,因此,過濾器也成為養魚的必要設備。每天餵食,魚隻會產生排泄物,也會有餌料殘留及出現其他雜質,這些就是導致水質敗壞的主要元兇,可惜,這些都是每天會不斷產生,因此,魚缸(槽)內的水,只會一天比一天差。加裝過濾器,透過各種濾材,只是減緩水質惡化速度,最終還是要換水,換水,也成為養魚的必要工作之一。

 

為何有人可一星期換水一次,有人卻要3~5天就要換水呢?其中,使用的過濾器設備與濾材,就成為重要的關鍵因素!

你是否有想過,你安裝的過濾器一小時可過濾幾次呢?最洽當的過濾次數,每小時2~5次為宜,過強的過濾水流,會讓魚有如生活在「衝浪世界」中,有些魚友為了強調「徹底過濾,完全除垢,不殘留任何污垢」,使用功效較大的抽水馬達抽水過濾,做到「完全去除除垢」,抽水水流愈強,雖可大量減少缸(槽)內污垢殘留,相對地,流出的水流也會愈強勁,大多的魚兒湖會停留在強勁水流中。

 

 

過濾器的作用有二,1.阻擋污垢。2.培菌淨水。靠的就是擺設位置與濾材內容,若污垢水被抽取後,無法被阻擋除垢,又回流至魚缸(槽),這只能說是打水器,而不是過濾器。而負責過濾器的第一道就是「物理過濾」,就是阻擋去除水中有機質污垢(排泄物、飼料殘餌、有機質污垢...等),幾乎都會使用使棉,其中,又以白棉、生化棉最為普遍,只可惜,白棉因材質與結構特性,因單進單出的循環過濾方式,使用一段時間後,大多的污垢會囤積在某一小部位,會逐漸造成孔隙堵塞,使水流無法穿透,造成溢水(淹水),雖可清洗重複使用,卻無法完全洗去空隙間的污垢,也導致益菌群大量流失,最後,迫使必須換新海棉,也讓附著在海棉體上的益菌群被丟棄。唯有,減少海棉清洗及換新次數,才能減少益菌大量流失,但三大類污垢是每天在形成,海棉,也只會愈來愈髒,表面污垢,也會愈囤積愈多。

繼續與大家分享魚友最關心的「水質的調整」與「培養益菌群」。 

養魚筆記本大Banner1_gif.gif

 

. 更多、更詳細介紹與說明,可參閱「想『壽』生活」及「『金』彩生活」二書解說。

 

讚阿1.jpg
《待續》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