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何我的寶貝死了?」相信,這是不少魚友心中的痛,究竟是誰害死了魚?你就來扮演科南,緝凶找出兇手吧!

魚,脆弱嗎?對環境的適應力強嗎?這個問題,永遠是二分說法,有人主張,魚原本就很脆弱,稍微不慎,很快就成為「神仙魚」,但也有不少人認為,魚,好端端的,怎會死亡?魚,飼養了好多,不但沒有生病,且體型愈來愈大、體色,愈來愈鮮艷。為何有人的愛魚,可以「長命百歲」,為何有人的魚,卻是「短命夭折魚」呢?這二者差距主要關鍵在那呢?

 

魚的生命,掌握在每位養魚的手上,飼主辛苦打造的環境,決定魚的存活,魚,可適應此環境,自然地就可存活,坦若,無法適應此環境,恐將陸續出現不適症狀、各種疾病甚至死亡。當魚不幸受到疾病感染,可怕的病菌,相當無情,那怕魚的體態如何優美、價格多麼高檔,最後的下場,恐怕遍體鱗傷,甚至在極短時間內奪去魚的性命。此外,魚,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干擾,如:水溫、水質、水硬度、光線、驚嚇...等,導致,魚的抵抗力減弱、穩定性降低,自然地,魚當然「節節敗退」,最後,不是遭到病菌入侵,就是,躲不過死神的召喚。

我們在生活中,常常看到、聽到醫生提醒:「勤洗手,可預防病菌感染」、「注意忽冷忽熱的氣溫變化,以免感冒」...等,這些警訊,都是告訴我們,避免減少某些因素、習慣,都可降低、減少生病的機會。「多運動、保持正常飲食,可綿延益壽」,這是提醒我們,增強人體的抵抗伉儷,達到保健、健康目的。許多人類的健康守則,與養魚道理一樣,斷絕疾病、外來因素干擾...等,魚,進食正常,自然抵抗力高、生存環境好,自然健康,不易受到病菌入侵。魚與人的健康守則,是否有相同之處呢?

 

為何,飼養的魚,最後還是生病?甚至死去?才相聚不久,就撒手離你而去,是誰害死了魚?是病菌?是環境?還是...?

當魚死亡後,你的反應為何?傷心難過?撈掉丟棄?找出死亡原因,避免下次出現相同問題?還是,繼續花錢買魚,尋找更貴、更漂亮的魚?魚會死亡,事出必有因,魚,絕對不會好端端的死亡,若不找出死亡原因,即使,再添購新魚入缸,恐怕只會「年年有死魚」,而非「年年有魚」!

「是誰害死了魚?」,應儘快緝凶找出兇手,除了別讓魚死的不明不白,更可避免其他魚兒繼續步上死亡之路,否則,魚隻經常生病、死亡,不僅影響你的心情外,恐怕,更打擊你的信心、浪費更多銀兩。

《待續》

讚阿1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goldfish 金魚 水質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