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適蛋白質水平(一)

在2015臺灣生態博覽會中,一位民眾問到:水產飼料與水族飼料有何差異性?

由於魚隻的成長與頭部肉瘤發達程度,與蛋白質息息相關,導致,不少水族飼主一味地在追求蛋白質含量多寡,蛋白質含量愈高,其價格也愈高,甚至金魚飼料標榜:「蛋白質含量達60%」,如此高含量的蛋白質,魚隻無法吸收,自然會被排出體外,甚至造成肝、腎敗壞污染水質,水中蛋白質殘流量過高,水容易產生細小泡泡及腥味,導致水質快速惡化。

魚與人一樣,不同成長階段,對各種營養成份需求量也不相同,魚仔對蛋白質需求較成魚高,但會隨著魚齡生長而下降,並非餵食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,或餵食愈高值蛋白質餌料,對魚的健康及成長幫助愈大。

過多的蛋白質,當魚隻無法吸收時,自然地會被排出體外,甚至有可能危害肝、腎,或產生腥味,進而引起水面較多泡泡聚集,而加入水質污染,如此,不僅浪費不必要的金錢,更可能危害魚隻健康及污染水質,賠了夫人又折兵!

DSC00557 

目前,最常使用的「提高」蛋白質作法,除以魚粉為主外,還有一部分來自植物的蛋白質,其中,豆粕類的蛋白質含量,是植物性中最高,但魚粉價格日益增加,加上,來源品質良莠不齊,近年來,許多科學家努力,試圖以豆類來取代魚粉。

而一般提到魚粉,會讓人馬上聯想到秘魯魚粉,以目前全球魚粉情況分析,秘魯魚粉產量逐年銳減,加上,水產養殖是許多亞洲國家的強項,中國、越南、日本、泰國、印尼、台灣...等國,都已名列全球前十大水產配合飼料生產國榜上。由於,魚粉是經過加工處理後,對魚粉原料與製作過程無法掌握,以種類來說,白魚粉品質較佳,因紅魚粉的含油量高、儲存不佳,亦會氧化產生油耗味此外,魚的新鮮度(可現場採樣送驗),是決定魚粉好壞相當重要的關鍵,因此,不禁讓人要問:究竟用什麼魚製作成的魚粉?還是一堆下雜魚製造而成的低價魚粉呢?

數年前起,國內接二連三爆發油品及食品安全社會事件,許多知名大廠紛紛中箭下馬,甚至被查出使用令人作惡的地溝油,而食安檢測資料,更被踢報造假,這樣的血淋淋的事件,不斷上演,連人都吃的不安心,更何況是魚呢?

只要飼料廠商秉持企業良心,不添加抗生素或非法藥物,並加強原料來源及產品品質製成,飼料應可維持一定品質水準,而廠商更應加強研發能力,積極研發更好、更提高消化率及嗜口性配方或添加物,以天然食材、品質穩定添加物質,避免使用化學製品添加物質,提高各種營養成份吸收、增加腸道健康、提高活性酵素吸收...等,這樣才能獲得消費者信賴,否則,企業規模雖大,恐怕很難再挽回消費者的信心!《待續》

讚阿1.jpg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