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00018.JPG

這一陣子陸續與多位老師及魚界前輩們,交換、討論金魚的習性、飼養、孵育、繁殖、餵食及疾病...等多方面,進行交流與意見交換,討論研究內容,希冀藉由金魚的老祖宗-「金鯽魚」及鯉魚的深入研究,找出金魚、鯽魚與鯉魚三者間共通性與差異性的「原」味,發現更多穩定飼養的方法與技巧。

草金又名「草金魚」或「金鯽魚」,最早有文獻記載是戰國時代,其中記載「睢水出焉,東南流注於江,其中多丹粟,多文魚...」,其中,睢水就是今天的皖睢河,因此,金鯽魚早在2,000多年前,就有其蹤跡,以後盛行於江南的杭州與嘉興一帶,這也是為何中國金魚飼養區大多集中在此及發源地的主因之一。

金鯽魚(Gold Crucian Carp),古名金鯽,是金魚老祖先,體形和尾鰭與普通鯽魚相同,但體型略顯細長而短小。金鯽魚體質健壯、抵抗力與適應性強、食性廣,容易飼養,不需精細管理,只要餌料充足,生長速度快。在體色方面,除紅色外,還有銀白色和紅白花色。紅鯽魚因長期馴養,常在水面游動,能隨人拍手聲列隊而遊;若餵以食物,還會群集水面爭食,作戲水狀,非常有趣,適合公園大池飼養。

另一相當得寵的鯽魚為「燕尾」,顧名思義,有著如燕子般的分岔長尾鰭,體短尾特長,往往為體長的1/2~2/3,燕尾金也是經由草金魚演進而來,體色除紅與白之外,還有紅白相間及五花...等不同體色,為區隔兩者間的差異,後人習慣將短尾者稱之為「草金魚」;長尾者為「長尾草金魚」或「稱燕尾」,英、美...等地區習慣稱為「彗星」。不論短尾或長尾,皆可人工飼養,目前,在水族館可常見其蹤影,短尾則較不吸引人的「飼料魚」,而燕尾則頗受喜愛的「玉如意」金魚,二者價差相當懸殊。

金魚是由鯽魚衍生而來,換言之,金魚的老祖先就是鯽魚。據考,中國最早飼養鯽魚起自北宋時期,雖然,經過千餘年的演進,在外型上,已從長條型身材成為圓、肥、短,且出現二或四葉尾鰭,成為淡水觀賞魚的熱門魚種之一。雖然,金魚愈來愈「金」彩,體型愈來愈圓肥、體色也愈來愈鮮艷漂亮,尾鰭也更多樣化,成為許多魚友心目中的新寵兒,身價也愈來愈「金」光閃閃。

鯽魚原生體色為青黃色,棲息於水草茂盛水域,以水生昆蟲或軟體動物為食,為雜食性魚種,許多漁塭飼養會混養少數鯽魚,是想藉由來消除多餘飼料及池中有害藻類,對環境適應力很強,即使在較差水質亦可存活。

 

大家較為熟悉的錦鯉魚,外型上與鯽魚非常相似,鯽魚屬鯉科,和鯉魚最大不同處在於鯽魚沒有嘴巴兩側的軟質「鬍鬚」。鯉魚,被視為初級淡水飼養觀賞魚,以河川中下游、湖、水庫等水流靜止地區為主要棲息地,喜好富營養底層或水草繁生之水域,對環境適應力強,能在低溫及低溶氧下生存,性活潑而善跳躍,屬雜食性,以藻類、水生植物及底棲動物等為食。

相傳,錦鯉最最早現在西晉時期,直至17世紀,才開始在日本的新潟地區有規模的飼養,常見的錦鯉的色彩,有1~3種顏色組成,其中又以:白、黃、橙、紅、黑和藍...等最為常見。自古以來,常以各種鯉魚,象徵吉祥、富貴,根據記載,主要是鯉魚的「鯉」和「利」 諧音,故有「漁翁得利」、「家家得利」之說,而「富貴有餘」、「連年有餘」,泛指鯉魚,廣為流傳鯉魚跳龍門吉祥故事。

圖片2轉載「查查吧」:http://www.chachaba.com/news/uploads/allimg/121218/2602_121218102144_1.jpg

3UcPfoIsFxGs9GH5auSotZ (1).jpg   讚阿1.jpg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