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魚生活在有菜或草的環境中,對魚來說,是「重回」大自然生活環境,草共存的,本來就是魚原始的家,只是人類為了欣賞及大量繁殖魚類,以技術性人工手法,拆開魚與草的共存。

無論是「魚與菜」或「魚與草」也好,其實都是一樣,差異在不同的植物,菜可食用,草是欣賞,一個是種植在水面上,一個是種植在水中,菜與草的生長,都需要養分、二氧化碳及行光合作用,吸收二氧化碳,吐出氧氣。

近幾個月來,隨著油食安問題連環爆,也愈來愈對食物的來源與安全,「魚菜共生」訴求「零污染」、「無化學藥品」…等,也吸引愈來愈多人的投入與喜愛,可是,「魚菜共生」,這個在台灣才剛起步不久的「新玩意」,卻置身「爹不疼、娘不愛」的領域,以養殖業與農業的專業角度來看,認為魚菜共生「不輪不類」,沒有養殖的「專業」,也沒有農業「血統」,加上,目前許多國內魚菜共生從業人員,欠缺養殖與農業的專業知識、技術,仍處於「模仿國外」與「自行摸索」階段。

我們不禁要問「魚只能飼養食用魚?只能種菜嗎?」,其實不然,若能更寬廣的眼光去觀察,只要是會游動的魚,不論是吃的或是觀賞的魚,不論食用的菜或是觀賞的水草,都是魚菜共生的領域,或許以「魚菜+魚草共生」,更可以讓更多相關商人看到更多「錢」途,吸引更多專業人員投入,未來的發展,會更多元化。

「魚菜+魚草共生」,可是「包山又包海」,小規模可從,從家裡的桌子或一隅、辦公室個人的桌面及綠化、陽台及頂樓的栽種植物,甚至大規模的假日農夫、一日農夫,這些都是「魚菜+魚草共生」,它橫跨了:養殖、綠色植物、居家環境美化、環保、食物、健康…等,用「包山又包海」來形容「魚菜+魚草共生」一點都不為過!

捧完了「魚菜+魚草共生」,得討論現在遭遇困境的事實,若「魚菜+魚草共生」不涵蓋:養殖、農業、微生物、環保…等,數年後,仍是菜還是菜,魚還是魚。

葉菜普遍營養不足、魚種類不豐富,這是魚菜的普遍現象。若將魚菜共生中的菜與水族的水草及魚種相較,都顯得略少許多。而葉菜類首重氮肥,氮肥在魚菜系統中是足夠,但其他微量元素來源是飼料殘料,為何許多魚菜共生的魚不肥美?主要在魚隻與菜量比例不均衡,每公升要0.025公斤重的魚,這樣比例的魚隻產生的排泄物與飼料殘餌,才能讓葉菜獲得足夠的營養,在水族中的水草魚缸也是如此。

07.jpg

 

本圖片由 城田魚菜共生推廣農場 my Farm 提供

3UcPfoIsFxGs9GH5auSotZ (1).jpg   讚阿1.jpg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