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63-1.JPG  

圖159~160-6  

珍珠鱗的特徵是鱗片,身上粒粒如貫珠,像極飽滿的玉米,亦如珍珠般的鱗片而聞名,命名為珍珠鱗,加上呈半球形的圓胖體型,有如一顆乒乓球,樣子可愛俏皮,讓人人見人愛的金魚品種,因此,又被稱為「乒乓珍珠」。

早期,珍珠鱗運到國外時,還被誤以為是鱗片鬆所起魚病或病魚,其實,牠的珍珠鱗片是含有較多鈣質的鱗片,以一般魚的鱗片還硬,但卻很容易受傷,在運送、捕撈過程及平日飼養,要特別注意避免碰傷其鱗片、放置假山石等尖銳的物品,鱗片容易磨擦而掉落,雖然還會再生,但就不若原來的漂亮。珠麟易得疾病,有:有白點病、腮病、魚膘病...等。

珍珠鱗的出現,才不過百年出頭,現在已發展出多種穩定的品種,體色也從過去的紅白色為主,陸續出現,目前,台灣的珍珠鱗玩家,有短尾鰭與長尾鰭兩大系統,長鰭品種,以「額(鵝)頭珍珠鱗」最具代表,鱗片方面,分為透明鱗和不透明鱗兩大型。短尾鰭品種,就是大家熟悉的「迷你珍珠鱗」與「棒球珍珠鱗」。此外,也有頭部長肉瘤的新品種出現,牠們也是腹部圓大、頭部尖小,模樣依舊迷人、惹人喜愛。

短尾鰭珠麟,大多由馬來西亞等地進口,在珠鱗品系中屬於短尾、短身型魚種,包括:迷你珍珠鱗與棒球珍珠鱗(或稱之「球形珍珠鱗」),因模樣可愛討喜,加上特殊的鱗片結構,迷你珍珠鱗,極適合小魚缸飼養,所以,受到受女性金魚玩家喜愛與飼養。由於短尾珍珠鱗體型俏皮可愛與特殊鱗片結構,市售品種也愈來愈多樣,讓飼養迷你珍珠鱗成為市場主流之一。在體色表現方面,珍珠鱗也有不錯的表現,除紅白搭配外,還有:五花、橙紅、黑色及罕見的紫色和難得一見的藍色。

DSC09162.JPG  

長尾鰭的珍珠鱗,就是大家熟悉的「額(鵝)頭珍珠鱗」(頭瘤頗似皇冠,因此稱之「皇冠珍珠鱗」),可分為單冠與雙冠額頭珠麟兩大類,最大特徵,就是頭部超飽滿的肉瘤,特別是單冠額頭珍珠鱗,讓人很難不想不把牠帶回家飼養。額頭珠麟,尾炳短、尾鰭很大,體色有紅、紅白花、五花和銀白色...等。牠是珍珠鱗與高頭魚的後代,再挑選頭瘤發達的魚隻,再與優質文種獅子頭進行繁殖,經數年精心培育形成的。其後代遺傳率較高、幼魚在5月齡,頭部肉瘤便逐漸隆起,10個月後,頭瘤已發育成熟,呈方形狀,頗似皇冠。

雖然珍珠鱗在外貌及體型贏得很多喝采及青睞,但在飼養上,卻讓不少飼主慘遭滑鐵盧,屢戰屢敗;珍珠鱗對水質,比起其他魚種更為敏感,因此,尤其要注意水pH值變化(6.8~7.5),建議,每相隔2~3天可更換1/4水量,保持水質穩定與乾淨。若飼養條件許可,建議可多購買數尾飼養,這並非因其群游性很強關係,而是考量牠們短身體型與渾圓腹部,造成游速不快,因此,泳技略其他魚種遜一籌,若採單尾飼養,會讓

珍珠鱗表現略為膽怯,很容易成為魚缸中的「孤兒」,或莫名死亡,因死,不適合與其他魚種混養。珍珠鱗的特殊體型與鱗片,讓牠成為最迷人的魅力,但也成為牠們游動上的最大障礙,游速緩慢,大多停留在中、上層,所以,所以,魚缸內不宜水流過強。在飼料選購上,宜選擇顆粒較小、薄片式或是赤蟲餵飼尤佳。一旦珍珠鱗穩定後,色澤會變得很鮮豔,發育速度也很快。

飼養珍珠鱗,建議可單一或少數「較乖」魚種(如:水泡眼、額頭珍珠鱗...等)混合飼養,不宜與「好動」品種(如:琉金、丹頂紅帽...等)一起飼養,魚隻的大小,也不能相差太大(迷你珍珠鱗與棒球珍珠鱗,雖體型大小相差懸殊,雖屬同一品種,在混養上仍不宜大小相差太多);珍珠鱗,因其嘴巴較小,在飼料選購上,宜選擇顆粒較小、薄片式或是赤蟲餵飼尤佳。

珍珠鱗1年後即成熟產卵,繁殖期可多次產卵,約隔1~2週產1次(月2~3次產卵),保持20~24℃為宜,讓受精卵在產卵箱孵化,很快地,魚缸就會浮出小魚。

3UcPfoIsFxGs9GH5auSotZ (1).jpg    讚阿1.jpg  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