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魚病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 

魚一旦生病,確實讓不少飼主心焚如急,為避免徒增困擾,平日管理就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,萬一,愛魚不慎生病了,只能儘快進行治療工作,因此,觀賞魚病的生態,預防魚隻感染疾病是「治本」,而以積極、正確、科學方式,利用藥物治療魚病是「治標」,因此,要禀持「兼顧治本又治標」原則。

觀賞魚平日管理,相當重要的工作,就是做好預防生病及進行有效的治療、降低或延緩魚病蔓延、減少損失的必要補救措施。觀賞魚病治療的總體原則:隨時檢測、及早發現、以科學方法診斷、正確用藥、積極治療,是觀賞魚病治療基本原則。

很多飼主,一遇到愛魚不慎生病,心急如焚,就衝忙買藥下缸治療,試問,你可確定魚兒是什麼狀況?感染什麼病狀?治療前要先做什麼準備工作?要購買什麼藥物治療?在,在尚未確定病狀下,就急病亂投醫,往往不但沒有把病狀治癒,錯失治療時效,反而加速愛魚死亡,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,得不嘗失!

每種疾病,因不同狀況引起,當然各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與藥物,在資訊發達的今天,可以透過網路、書籍查詢或直接至水族館詢問,往往查詢到一堆資訊或買了一堆藥物,究竟有達到「對症下藥」療效嗎?

雖然業界前輩常運用的藥物或藥劑(如:高錳酸鉀、福馬林、呋喃西林...等),可以治療魚病,但往往也是「元氣大傷」。這些藥物或藥劑,都屬化學製品,坦若調配比例不正確,病菌雖消滅了,但魚也跟著一起陣亡,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魚藥物,已相當成熟,因此,在此建議,若經濟允可下,最好購買市售藥品治療,至少藥效穩定性較高。

很多藥品同時可針對不同的病狀治療,坦若同時添加二種以上藥物,很多人疏忽了藥物的相衝性,反而帶來更大的殺生力,因此,在購買前,務必要先問清楚或詳閱使用方法。

相信,任何飼主都不希望自己的愛魚生病,但不幸,因自己的疏忽或遭外部感染而生病,就必須先冷靜,正確判斷魚隻感染和種疾病,找出有效的藥物對症下藥,切勿在未明病狀前,道聽塗說,自行亂買要治療。要愛魚遠離疾病傷害,只有平日做好管理與預防疾病工作,以下就針對疾病預防做介紹。


有效預防魚病發生,造成魚病的因素主要有:

1.注意水溫、水質變化與品質

熱帶魚有其適合生活的水溫,一旦水溫突然驟變,水溫差超過5℃以上,或水溫長時期偏低或偏高,都容易造成魚隻發病。

水質情況也相同,高密度養殖,大量的飼料殘渣及排泄物,都會導致魚生存環境變差,水中氧化碳和氨會暴增、微生物、藻類也會大量增長,水質必然會惡化,隨之,水溶氧量會降低,容易使魚招來疾病。

因此,保持適當水溫及水質穩定及良好,是養魚的最基本要求。

2.不當餵食及飼料鮮度不佳

魚與人類一樣,暴飲暴食或偏食,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或危害健康,人工養魚,全仰賴飼主投餌餵食,坦若飼料營養成分不足,缺乏對魚有益的蛋白質、維生素、微量元素,會導致魚隻營養不良或失調,此外,不能定時、定量餵食,過剩的飼料及過多的魚隻排泄物,很容易污染水質。此外,飼料品質不佳,不但魚隻胃口不好、易污染水質,更會造成魚隻中毒。
養魚筆記本大Banner1_gif.gif
3.操作要輕柔,勿碰傷魚體

在撈魚或運送過程中,若有不慎碰傷魚體、折斷魚鰭、魚跳落於地上受傷,傷部很容易受細菌感染,入缸前,先做好兌水及消毒工作後,確保魚隻穩定後再入缸。此外,喜食藻的魚隻,吻部容易受病菌感染。
  
4.外部帶入病原體

很多的病菌是經由容器、飼料、新購魚隻、水草...等外部帶入,若沒做好消毒工作,就容易將病菌帶入,造成魚隻生病。新購進的魚與原飼養的魚混養前應先進行魚體消毒,常用的消毒藥液有3%食鹽水或2~3PPM喃西林溶液、10PPM高錳酸鉀溶液(任選其一),將魚藥浴5~10分鐘,藥浴過程中如見魚急游異常時,應立即撈回原水中,避免魚隻不適暴斃死亡。

arrow
arrow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