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01108  

觀賞魚與食用魚類一樣,稍有不慎就會感染很多疾病,不同魚病,都有不同的療法,飼主必須準確地診斷魚隻感染何種疾病,才能正確下藥治療,但在飼養觀賞魚上,在治療方法上也有不少困難點,首先,從魚隻發病受染開始,魚隻會出現食欲減退甚至拒食,進而出現遠離魚群、活動力降低,甚至魚隻表面出現傷口、潰爛...等,飼主就必須要即時治療,否則,極有可能其他健康的魚隻也受到波及而染病。在治療上,若採用口用藥治療,不能保證要攝入魚隻藥量的多寡;若以用注射法給藥,在病魚少、魚隻體大下可以使用,但在病魚多、魚隻體小時,擇不適合採用注射法;一般最常使用的,將藥溶於水中,進行藥浴治療,但是,藥物濃度對病原體效力大時,卻對對其他魚隻殘留毒性,迫使治療上,濃度比例及藥浴時間長短,都受到限制,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,此外,很多觀賞魚治癒完全後,往往留下許多缺陷,卻失去觀賞價值,所以,平日就要做好管理、定時換水、控制餵食量,避免過度餵食而污染水質、觀察魚隻有無異狀反應...等,要避免魚隻生病,就要做好預防工作,降低病菌滋長機會,防止疾病發生,一旦發現魚隻生病,就要即時處理,防止病菌繼續擴大蔓延。

導致魚會生病的原因,不外乎:

一、水質、水溫驟變,引起魚隻不適,抵抗力降低
魚類跟人類一樣,只能生活在一定溫度下,當寒流來襲、氣溫突降,引起很多人感冒的道理一樣,若魚缸的水溫忽高忽低,再加上不即時換水、魚隻排泄物及飼料殘留等,會造成水中微生物
快速滋生、藍或綠藻類浮游植物生長增快,進而,使水質惡化,溶氧量降低,導致魚兒發病。飼主必須要特別注意,當水中溫差超過5℃以上,或水超過適應範圍的上限或下限,都易造成魚隻發病。

二、不當餵食,餵量過多
現代飼養觀賞魚(不論金魚、熱帶魚或海水魚),完全仰賴人工餵食,很多飼主擔心魚隻餓肚子,不能定時定量,饑飽不均,易造成過度餵食,而殘留的飼料腐敗後,會迫使魚隻體質衰弱、
水質惡化,為病菌製造溫床,這樣魚隻就會發生病變。

三、人為操作不當,形成外傷而染病
魚隻生病,很多原因是因人為操作不當,其中捕撈、運送過程,最容易造成魚隻外體受傷,不慎碰傷魚體或使魚受驚落地,都會造成魚表受傷出血、脫鱗裂鰭、水泡眼破癟,傷口都極易感染

四、外部帶入病原體
當購入新魚、水草或餵食動物性飼料,若未經消毒或隔離觀察後,直接注入缸中,極有可能帶入病原體。

由於一般飼主因住所空間有限,無法另外準備治療魚缸,若空間允許下,最好另外準備較小的治療缸,將生病的魚隻移至此缸,避免其他健康魚隻遭病菌感染,而原魚缸最好進行換水,換水,主要目的在於減少降低病菌數量,很多疾病,在治療期間必須常換水,其目的也在減少降低病菌數量,若加上藥劑治療,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